妊娠期高血压是一组严重威胁母婴健康的常见妊娠并发症,也是导致孕产妇和围生儿病率及死亡率增加的常见原因之一。科学有效的管理并及时转运重症患者至有条件的医疗机构,是降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母婴死亡率、保障母婴安全的关键环节。
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类
1,慢性高血压
孕前和妊娠20周内血压≥140/90 mmHg;或妊娠期第一次诊断且产后没有缓解者。特殊情况:合并子痫前期/子痫。
2,妊娠高血压
妊娠期≥20周首次检测到血压≥140/90 mmHg,于产后12周内恢复正常,无蛋自尿。
3,早发子痫前期/子痫
妊娠期高血压合并蛋白尿者;妊娠期高血压无蛋白尿,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在无肾脏疾病的情况下,血肌酐浓度>97 µmol/L,或增加2倍;肝转氨酶升高正常的2倍;肺水肿;脑部或视觉症状。
4,迟发子痫前期/子痫
子痫前期者可出现抽搐发作,除外其他原因。
二、妊娠期高血压诊断及治疗
(1)诊断步骤
1、病史
有无高血压、肾病、糖尿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史或表现,有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史。
2、高血压的诊断
3、蛋白尿的检测
所有孕妇每次产前检查均应检测尿蛋白或尿常规。
4、辅助检查
(2)子痫前期高危孕妇的筛查
1、初孕;
2、高龄产妇(≥40岁)、低龄产妇(<20岁);
3、妊娠间隙≥10年;
4、既往妊娠并发子痫前期;
5、有子痫前期家族史(母亲或姐妹);
6、多胎妊娠;
7、抗磷脂抗体阳性;
8、患有慢性疾病: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1型/2型糖尿病、蛋白尿;
9、肥胖(BMI≥35kg/m2);
10、孕早期/首次产检:收缩压≥130 mmHg;孕早期/首次产检:舒张压≥80 mmHg;
11、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原则
1、妊娠期高血压
休息、镇静、监测母胎情况,酌情降压治疗。
2、子痫前期
预防抽搐,有指征的降压、利尿、镇静,密切监测母胎情况,预防和治疗严重并发症,适时终止妊娠。
3、子痫
控制抽搐,病情稳定后终止妊娠,预防发作。
4、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以降压治疗为主,注意预防子痫前期的发生。
5、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
兼顾慢性高血压和子痫前期的治疗。
三、妊娠期高血压指南建议
(一)2018 ESC 妊娠期心血管疾病管理指南
✔ 对妊娠期高血压、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期高血压或高血压伴亚临床器官损害症状的患者,血压>140/90 mmHg即需要开始药物治疗;
✔ 若非这些情况,血压>150/100 mmHg即开始药物治疗。
(二)2018 ISSHP 指南制定新的降压阈值和目标值
✔ 推荐降压阈值为诊室血压≥140/90 mmHg(或家庭血压≥135/85 mmHg);
✔ 血压管理目标值为舒张压85 mmHg,收缩压110140 mmHg,以降低发生严重高血压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三)2017 ACC/AHA高血压管理指南
✔ 妊娠女性或拟孕女性,应贯序性使用甲基多巴、硝苯地平和/或拉贝洛尔;
✔ 妊娠女性禁用ACEl、ARB或直接肾素抑制剂;
✔ β受体阻滞剂和CCB在预防子痫前期方面,优于甲基多巴。
(四)2015中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
✔ 收缩压≥160/110 mmHg的高血压孕妇,应降压治疗;
✔ 收缩压≥140/90 mmHg的高血压患者,可应用降压药;
目标血压:
① 孕妇未并发器官功能损伤,应控制在130135/80105 mmHg;
② 孕妇并发器官功能损伤,应控制在130139/8089 mmHg,且血压不可低于130/80 mmHg,降压过程力求血压下降平稳,不可波动过大,以保证子宫-胎盘血流灌注;
③ 在出现严重高血压,或发生器官损害如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时,需要紧急降压到目标血压范围,以降低平均动脉压(Map)的10%25%为宜,24小时48小时达到稳定。
四、有关重度妊娠高血压的治疗
1、多数指南推荐拉贝洛尔作为急性、重度妊娠高血压的一线静脉用药。
2、2013 ESH/ESC指南推荐在急诊情况下静脉给予拉贝洛尔或硝普钠。
3、2018 ISSHP指南对于严重妊娠高血压,推荐口服硝苯地平及静脉使用胼苯哒嗪。
4、推荐当子痫前期患者出现严重高血压、蛋白尿、血压升高伴神经症状或体征时,给予硫酸镁预防抽搐发生。
5、2018 ESC妊娠期心血管疾病指南推荐,血压≥170/110 mmHg的孕妇需立即住院治疗;对严重高血压患者,推荐静脉用拉贝洛尔;口服甲基多巴或硝苯地平。
五、小结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治疗目的是预防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的发生,降低母儿围产期发病率和死亡率,改善围产结局。
✔ 妊娠期血压管理包括生活方式管理、体重管理、体力活动、健康饮食习惯、低盐摄入等。
✔ 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在孕前、孕期需要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估,包括年龄、血压、靶器官损伤、合并疾病情况;
✔ 孕期血压的管理需健康生活方式的管理干预;
✔ 孕期降压药物:甲基多巴、拉贝洛尔、硝苯地平;
✔ 产后持续测量血压是十分必要的,这应作为所有女性常规产后检查的一部分;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治需多学科综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