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胃肠道功能紊乱的情况越来越多,慢性便秘(CC)发病率高,女性更突出,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女性便秘发生与其特有的身体解剖特点、生理特性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妊娠期便秘尤其重要。曾有患者在妊娠38周时因便秘、肠梗阻导致小肠坏死而切除大部分小肠。有的便秘孕妇分娩时,堆积在肠管中的粪便妨碍胎儿下降,引起产程延长甚至难产。
导致孕产期女性便秘的原因有哪些?
妊娠期便秘可由多种因素导致:
激素作用
孕激素、生长抑素分泌增多、胃动素分泌减少导致结肠传输时间延长;
机械性因素
子宫增大致肠道运动障碍;膈肌、腹肌运动受限导致排便缺乏动力等;
结肠水分吸收增加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分泌增加,肠道蠕动减慢,均导致结肠水分吸收、大便秘结;
药物因素
解痉药硫酸镁以及铁剂的应用等;补钙是应当长期坚持的。大多数人每天补充600毫克左右剂量的钙剂,并不会引起便秘。相反的,钙对人体内腺激素的分泌有调节作用,参与维持消化、循环等系统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过量补钙之所以会引起便秘,是因为钙在进入肠道后,遇上碱性环境,容易形成难以吸收的钙盐,抑制肠蠕动,造成顽固性便秘。要想避免这一点,当然不要“过量补钙”,另外,同时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帮助钙更好地吸收,也有好处。
饮食、活动因素
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活动量减少,均不利于结肠蠕动。激素水平变化是妊娠期便秘最主要的原因。
产后便秘主要相关因素包括:
(1)经阴道分娩加重痨病引起痔核脱出,或因盆底功能障碍引起盆底器官脱垂等导致排便障碍。
(2)会阴、骨盆不同程度损伤以及手术伤口疼痛,抑制排便动作。
(3)产后排便力量减弱。
(4)饮食结构不合理,活动量减少。
孕产妇便秘诊断要点是什么?
妇产科便秘的诊断主要基于症状及病程。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可为妇产科便秘的进一步 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患者合并的慢性基础疾病、用药史、妊娠状态以及妇女产后均可能导致和加重便秘。特别应注意全面询问便秘的症状、严重程度、患者对便秘症状的感受、便秘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患者的饮食结构和精神心理状态等情况。可参考罗马III标准中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图1)。

图1 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