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透明细胞癌(ovarian clear cell carcinoma,OCCC)是卵巢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的一类 ,占卵巢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的 5%~11%,多见于绝经过渡期妇女。 癌细胞来源于中肾管,但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提示其来源于米勒管。早期患者无特异性症状或体征,均为盆腔包块就诊时偶然发现,肿瘤恶性程度高,对传统化疗药物不敏感,易复发,预后差。
OCCC 起源于米勒管系统,是卵巢上皮源性肿瘤预后最差的一个类型;其恶性程度高,化疗不敏感,易复发,预后差。 多见于绝经过渡期妇女,单侧多见,偶见双侧;临床症状不明显,以腹痛、腹胀、盆腔肿块就诊,就诊时间多较晚,本组 9 例伴子 宫 内 膜异位症 (34.6% )。临床上将血清中CA125>35 kU/L 作为筛查卵巢恶性肿瘤的重要指标,本组 17 例(65.4%)CA125 升高,9 例(34.6%)正常。OCCC 多为单侧发病,本研究单侧发病 19 例(73.1%)。 肿瘤多表现为类圆形、椭圆形,实性成分呈乳头或类圆形块状,边界光滑 20 例(76.9%),少部分实性成分为分叶状,边界不清6例(23.1%)。 囊实性 20 例(76.9%),实性 6 例(23.1%);囊性成分多为单房性,分隔少见。 肿瘤最大径 6.9~27.0 cm,中位值13.7 cm。 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 4 例(15.4%),腹膜种植转移 5 例(19.2%),与文献报道一致。
本组 9 例肿瘤囊性成分平扫 CT 值平均 25.6 HU,囊性成分大部分 CT 值 >20 HU;增强扫描囊性成分无强化,但边界显示更加清楚,分隔及囊壁强化明显。 实性成分平均 38.3 HU,表现为密度均匀实性肿块;增强扫描明显均匀性强化,实性成分平均 71.0 HU,静脉期和延迟期持续性强化。
由于瘤内坏死、出血等原因,囊性成分 T1WI 信号复杂。 由于肿瘤实性成分均质、密实,T1WI呈等信号,T2WI呈等、稍高信号。 DWI实性成分呈明显高信号,符合肿瘤实性成分密实,恶性肿瘤DWI 特征表现 ,ADC 值平均0.73×10-3mm2/s;由于肿瘤内血供丰富,实性成分较均匀;动态增强扫描呈明显持续均匀性强化,TIC 呈快速上升平台型。
OCCC 常需与浆液性囊 腺癌 、黏液性囊腺癌、生殖源性恶性肿瘤(如卵黄囊瘤等)、性索间质恶性肿瘤(如颗粒细胞瘤)等恶性肿瘤相鉴别。浆液性囊腺癌以单房居多,黏液性囊腺癌呈多房性,且各房间的囊液信号强度不一,实性成分常表现为小结节、表面菜花状;易出现淋巴结、腹膜转移,合并大量腹盆腔积液。 生殖源性恶性肿瘤中卵黄囊瘤常发生在年轻女性,血清 AFP 水平升高对诊断意义较大,肿瘤体积较大、质实,内含小囊,无钙化,易周围侵及远处转移,强化不均,多伴腹水。 性索间质恶性肿瘤(如颗粒细胞瘤),常伴雌激素升高;多为以实性为主的囊实性肿块,实性密度不均匀,内小泡状小囊性,为蜂窝状。
总之,OCCC 主要呈囊实性,典型表现为壁上有单个或多发结节的单房性囊肿,囊壁结节呈类圆形,边界清楚,实性成分均质,DWI 呈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为明显持续均匀性强化,TIC 呈快速上升平台型,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与腹膜种植转移均少见。OCCC 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结合临床表现对鉴别诊断有重要的提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