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产科医务工作者,除了应对各种产科的临床问题,孕产妇和新生儿的疫苗接种问题也应该熟知,并应严格履行预防接种告知义务。2019年12月1日起,堪称史上最严《疫苗管理法》正式施行,有哪些关键点进行了更新?作为产科医务工作者,我们有哪些要点要注意,以尽量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新《疫苗管理法》下的预防接种
据相关统计,孕妇免疫规划相关知识水平较低,新生儿母亲预防接种知识掌握水平参差不齐,这对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法律规定医务人员具有预防接种法定告知义务,以保护受种者的知情同意权和自主选择权。
进行客观、科学、全面的知情告知可以:
✔ 提高疫苗及时接种率及接种覆盖率
✔ 降低不良反应率
✔ 提高家长满意度
✔ 防范接种纠纷的发生
2019年12月1日起,堪称史上最严《疫苗管理法》正式施行,有哪些要点需要注意呢?
产科免疫预防与知情告知要点
WHO推荐新生儿尽早接种的两种疫苗
● 乙肝
婴儿应在出生后尽早 (在24小时内)接种首针乙肝疫苗;
● 结核病
建议在结核病和麻风病高负担地区,应在婴儿出生后立即接种卡介苗,出生后未接种卡介苗的婴儿应在暴露前尽快补种。
WHO呼吁
应不晚于2月龄接种五种疾病的疫苗
● 百日咳、白喉及破伤风
推荐实现6周龄起始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疫苗早期及时接种;
不晚于8周龄接种百日咳疫苗。
● 脊髓灰质炎
若IPV序贯bOPV,应于2月龄起始接种IPV;
若仅接种IPV,应于2月龄起始接种。
● 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疾病
由于严重Hib疾病最常见于418月龄儿童,Hib疫苗应从6周龄开始接种,或在6周龄后尽早接种。
预防接种需告知的内容
✔ 预防接种政策
✔ 疫苗针对疾病与疫苗相关知识
✔ 一般接种禁忌证
✔ 疫苗接种程序
✔ 疫苗效果和费用
✔ 疫苗接种后一般注意事项
✔ 预防接种反应及处理

婴儿期预防接种的疫苗选择
根据全球儿童疫苗计划(CVI) 提出研究开发目标,理想的儿童疫苗是在出生后接种1剂疫苗即可预防多种疾病的疫苗。联合疫苗是未来疫苗发展的趋势,具有减少接种针次及接种是的痛苦,简化疫苗接种程序,提高接种依从性等优势。目前国内覆盖最多疾病的联合疫苗为五联疫苗。

1苗防5病
五联疫苗可以同时预防5种疾病威胁: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Hib感染性疾病、脊髓灰质炎5种疾病
五联疫苗含有两种必打苗及一种非免疫规划内疫苗,打一针能预防5种疾病,比分开接种减少8针次,更省时省心:含的其中两张疫苗是百白破疫苗和脊灰疫苗属于我国计划免疫,宝宝必需接种过才能入托、入学。
首部《疫苗管理法》的推出,对预防接种工作做出了更加细化和严格的要求,依法履行全面告知是医务工作者的义务,知情则是家长的权利与需求。
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应全面告知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现场留观等注意事项,尊重家长知情权和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