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前期综合征 是指育龄女性反复黄体期出现周期性以精神、行为及躯体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与精神和内科疾病无关,月经来潮后症状自然消失。
据美国相关数据统计,有 50~80% 的女性在经期之前的几天有轻到重度的症状,其中 32% 符合 PMS。
紧张,易怒,腹胀,头痛,乳房疼痛(乳腺痛)以及沮丧……虽然大多数女性仅有轻度或偶有症状,但是大约 3~8% 患有经前焦虑性障碍 (PMDD,经前综合征的严重形式),可导致女性家庭,工作,社会关系破碎的一种情绪和躯体症状的混合体,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自杀倾向。
为什么会患经前期综合征?
尽管对 PMS 的记载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但至今病因不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卵巢激素失调 排卵后黄体酮激素升高,月经前雌激素、孕激素的迅速下降,导致在月经前期会产生失眠、紧张等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
神经递质异常 医学研究发现一些与应急反应及情感控制有关的神经递质,在月经周期中对性激素的波动和变化敏感而影响精神、神经的协调性。
精神社会因素 压力、疾病、饮食、生活方式和睡眠环境都是影响的因素。
维生素 B6 不足 维生素 B6 可以增强脑的单胺基生物合成,促进肝脏内雌激素的代谢,调节情绪和行为。
钙、镁缺乏 钙和镁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细胞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
如何诊断经前期综合征
PMS 多见于 25~45 岁的女性,于月经来潮前 7~14 天,逐渐加重,行经前 2~3 天达高峰,月经来潮 3~4 天自行恢复正常。还有一种不常见,即月经周期中存在两个不相连接的严重症状期,一是在排卵前后,然后经历一段无症状期,于月经前一周再出现症状,为 PMS 的特殊类型。
躯体症状 头痛、腰背酸痛、乳房胀痛、下腹坠痛、腹泻便秘、肢体及面部水肿、食欲增加、嗜甜食、低血糖、运动协调功能减退;舌炎、颊部黏膜溃疡等黏膜病变,以及手指震颤、性欲增加等。
精神症状 易怒、失眠健忘、焦虑抑郁。
行为症状 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容易激动等。
前瞻性每日评定计分法目前也获得了广泛应用,评定期间要求患者每日记录症状,至少 2~3 个周期,再确定 PMS 周期性症状上可信度较高。

此外,对于较为严重的 PMDD,临床也可参见相关诊断标准表格进行诊断。

经前期综合征怎么治疗?
心理治疗 了解自己的病因,找出规律,在症状出现前有意识调整自已的心态,放松心情,获得家里人的支持和安慰,调节自控能力。症状严重者可进行认知 - 行为心理治疗。
营养和运动 合理的饮食及营养搭配,多摄取富含维生素 B6 的食物,比如鸡蛋、牛奶、豆制品,多吃水果蔬菜,少食多餐。戒烟,限制钠盐和糖的摄入。戒酒和咖啡。适当运动,可以游泳、瑜伽等锻炼身体,缓解身体紧张。提醒注意的是月经期要避免游泳和剧烈运动。
药物治疗
1)抗焦虑药 适用于有明显焦虑症状者,服用阿普唑仑 0.25 mg,每日 2~3 次,口服,经前 10 天开始用药至月经来潮第 2~3 日。
2) 抗抑郁症药 适用于有明显焦虑症状者,服用氟西汀 20 mg,每日 1 次,能选择性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5- 羟色胺的再摄取。黄体期用药。
3)醛固酮受体的竞争性抑制剂 螺内酯每次 20~40 mg,每日 3 次,可减轻水潴留,改善精神症状。
4)维生素 B6 不仅能调节自主神经系统与下丘脑 - 垂体 - 卵巢轴的关系,还能抑制催乳素合成。从月经第 10 天开始口服 20~40 mg,bid,还可以改善睡眠。
5)口服避孕药 通过抑制排卵缓解症状,减轻水钠潴留,抑制雌孕激素波动。
6)调节植物神经功能 谷维素每次 10~20 mg,每日 3 次,连服 1~2 个月。
7)镇静药物 鲁米那每次 0.03 g,每日 3 次;或者利眠宁每次 10 mg,每日 2~3 次;眠尔通,每晚服 0.2~0.4 g。
有经前期综合征的女性朋友,根据自身情况,注意饮食和营养,加强锻炼,放松心情,配合药物治疗,就可以摆脱疾病的困扰了。找我看病的那个女孩吃了维生素 B6 片后症状就消失了,说明她是因为维生素 B6 不足引起的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