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1
婴幼儿心力衰竭分期建议
A期
定义:心衰风险增加但心功能正常且无心室容积过载迹象的患者。
实例
既往接触过心毒药物,遗传性心肌病家族史,单心室心脏,先天矫正大动脉转位。
B期
定义:心脏形态或心功能异常,无心衰症状的患者。
实例
左室肥大导致主动脉关闭不全,有蒽环类药物史,左室收缩功能下降。
C期
定义:有潜在结构性或功能性心脏病的患者,以及存在既往或现存的心衰症状。
实例
因左心室收缩功能下降而出现扩张型心肌病伴慢性心力衰竭。
D期
定义: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需要持续输注肌力药物、机械循环支持、心脏移植或临终关怀。
实例
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表2
不同年龄新发心力衰竭的病因
#新生儿和婴儿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家族性心肌病
左冠状动脉异常
起源于肺动脉心动过速
诱发的心肌病的先天性代谢障碍
肥厚型心肌病
主动脉严重狭窄
单心室先天性心脏病
#年龄2-5岁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家族性心肌病
单心室先天性心脏病
川崎心肌病诱发的心动过速
#年龄>5岁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家族性心肌病
心动过速引起的心肌病
单心室先天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
贫血
甲状腺功能减退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表3
儿童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
因素1
基因突变
实例
层黏连蛋白A-C、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促性腺激素I、他夫嗪(Barth综合征)、肌营养不良蛋白、lamp2(Danon病)、线粒体疾病、肢带营养不良
因素2
心肌炎
实例
肠道病毒、细小病毒、腺病毒、流感、爱泼斯坦巴尔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巨细胞病毒、水痘、腮腺炎、巨细胞病、莱姆病、支原体
因素3
缺血
实例
左冠状动脉肺动脉异常起源
川崎病伴冠状动脉瘤
因素4
代谢紊乱
实例
脂肪酸氧化障碍、糖原储存障碍(如pompe)、肉碱缺乏症
因素5
结构性心脏病
实例
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
因素6
内分泌失调
实例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疾病、嗜铬细胞瘤
因素7
血液系统疾病
实例
缺铁、镰状细胞贫血、血色素增多、地中海贫血
因素8
自身免疫/胶原血管疾病
实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风湿性心脏病
因素9
毒素
实例
蒽环素、辐射、环磷酰胺

表4
失代偿性小儿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
新生儿、婴儿和幼儿
心力衰竭体征
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出汗、痰鸣、鼻扇、呼吸爆裂音、喘息、奔马律、苍白、肝肿大、灌注不良
心力衰竭症状
体重增加不良、进食减少、呼吸功增加、烦躁、出汗
年龄>5岁
心力衰竭体征
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周围水肿、颈静脉扩张、气喘、奔马律、肝肿大
心力衰竭症状
腹痛、恶心呕吐、休息或运动时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疲劳、食欲不振、咳嗽

图1
儿童扩张型心肌病和新发心衰的正位胸片
有明显的心脏肥大,但没有肺血管充血的迹象,左侧仅有少量胸腔积液。
图2
胸部侧位片

图3
心脏衰竭的分期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