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尽管是临床分期,但临床上的应用实际上还是手术病理分期。
因为我们需要病理来评估手术范围,指示预后和指导治疗。
在这个2018版分期出来之前,我们也采用的是术中看前哨,髂总送冰冻,术后评估淋巴转移,脉管浸润等,以此决定淋巴清扫范围,术后放疗与否与放疗范围和剂量等。这次改分期,整合进了平常实践的内容,让日常临床实践更有了更大的官方“名分”。
宫颈癌长期以来坚守临床分期是为了严格把握手术指证。因为多数情况下,出现了宫旁浸润的宫颈癌,手术治疗的生存率并不高于直接放疗,且并发症高。
但一旦手术,为了达到“根治”的目的,我们往往需要依据冰冻和前哨淋巴结来决定淋巴结的清除范围,减少并发症。而在术后,为了巩固治疗效果,放化疗方案也需要结合病理报告来确定。因此,实际工作中,宫颈癌的手术治疗和术后的辅助治疗是依赖于病理的,可以说是临床分期和病理相结合。更改分期,就是基于这个背景来进行。
这一次改分期,直接把我们认为的一些高危因素改成了IIIC。
以前所谓的具有高危因素,就是说很可能没有切干净,没能完全“根治”肿瘤。因为淋巴结转移了,脉管有癌栓了,很可能还有残留。因此,需要后期放化疗来搞定这些可能剩下的。这次,把这些病例分到了IIIc,术后辅助治疗更加名正言顺。
同时,按照FIGO专家组多年一贯的做法,把某一个肿瘤进展阶段单独拉出来形成为新的一级分期,这就开启了前瞻性的观察试验。让全世界的医生从新分期发布开始,更加关注这一进展阶段的肿瘤,进行密切随诊观察。这样,过个10年左右,新的生存数据就又出来了,那时就能知道,新分期中的这些新期别的肿瘤的生存情况、复发情况。
附2018年FIGO宫颈癌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