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和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BA)是最常见的儿童气道过敏性疾病。
近年来,儿童气道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呈持续增长趋势,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世界范围内变应性鼻炎的患病率高达 40%。2011 年中国 18 所城市调查的变应性鼻炎自报患病率为 17.6%,较 2005 年(11.1%)显著增高。
虽然我国儿童哮喘诊治已取得较大进展,但诊断率及控制率仍不尽人意。且儿童气道过敏性疾病易反复发作,难以治愈,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儿童气道过敏性疾病的长期综合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其中药物合理应用尤为关键。

临床药理分论坛聚焦于儿童气道过敏疾病的异质性来探讨气道过敏性疾病的合理用药的临床策略。主要从并存系统过敏疾病、关注致敏演变进程及综合评估管理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并存系统过敏疾病

气道过敏症最主要的是上气道的过敏性鼻炎和下气道的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围绕着以鼻为主的疾病的预防、治疗,还要包括对于鼻窦炎、中耳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腺样体肥大、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过敏性鼻结膜炎这些并存系统性的过敏性疾病进行预防和诊治。
下气道哮喘当中,对于慢性咳嗽这一系列常见的症状,需要甄别咳嗽变异性哮喘及特应性咳嗽,或者说需要关注过敏性咳嗽的诊治。
另外,食物过敏在这一类的气道过敏性疾病中,存在着并存的可能性。

横断面调查显示,儿童青少年哮喘患者合并过敏性鼻炎的占 79%,合并药物过敏占 51.9% ,合并荨麻疹占 47.5% ,合并特异性皮炎和食物过敏的分别达 37.1% 和 13.6%。
2关注致敏演变进程
过敏性疾病从年龄特征上来讲,还有一个致敏模式的演变:从单一和多致敏模式的并存,以及从单一到多重致敏的演变,因此在治疗目标上对于预防过敏进展需有前瞻性认识。
研究显示儿童从特应性皮炎到多系统过敏症进展的危险因素有:特应性皮炎起病早、多致敏模式、症状持续至 2 岁以上、父母亲有特应性背景、儿童期重度症状,Filaggrin 基因突变等,了解患儿这些信息,可以前瞻性评估哪些患儿具有多系统过敏症的风险,有助于医生综合评估病情,合理选择药物治疗方案,如药物的选择、疗程等。

3综合评估管理策略
在综合评估管理策略中,强调要注意现况控制,预测未来风险,预防进展。例如,哮喘的治疗管理目标既包括对于哮喘的症状控制,还有对急性发作的预防,另外就是预防功能性的损伤以及多种药物长期应用的安全性评估。治疗过程中药物的有效、安全 、可及、经济是合理用药的一方面,是重要的用药指导原则。

我们不仅要了解支气管哮喘的常用药物及不同年龄段长期治疗方案的选择,还要关注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处理、慢性持续期或临床缓解期调整选择。

以及在吸入装置的选择方面,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装置的选择,要兼顾到儿童呼吸生理的发育。另一方面,哮喘是异质性疾病,个体化治疗选择、症状表型、注重危险因素,关注患者感受,综合评估,是我们个体化治疗中注重的新层面。


另外,针对上气道过敏性疾病中,详细阐述了变应性鼻炎的一线治疗药物和二线治疗药物的应用及变应性鼻炎阶梯治疗方案。

因为针对儿童气道过敏症合理用药的难点实际是对改善依从性,在这个过程中,慢性气道过敏炎症的异质性是持续存在的问题,从病因的异质性、诱因的异质性,患者对用药的不同的反应性,不同药物的感受、感知,再有患者对症状发作早期的不同的感知度,而改善依从性、有效性,最重要还是对用药治疗的优化、精准治疗。
儿童气道过敏性疾病的合理用药原则应以慢性气道炎症全程控制和预防为目标;重视周期性评估调整治疗以应对个体化用药需求;探索炎症标志物和表型分类指导复杂严重气道过敏疾病的精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