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是一种疫苗可预防的感染,但全球每年仍新发约140万例甲型肝炎病例。甲型肝炎病毒(HAV)是一种小型无包膜的单链RNA病毒,已知7种基因型。HAV存在于血液或粪便中,具有高度传染性,通过密切接触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感染。甲肝病毒感染因地理位置而异,取决于当地社会经济条件是否能预防或切断粪-口传播。在甲肝病毒高度流行的地区,儿童易于感染,但大多数无症状,并在以后起到保护作用。然而,在甲肝病毒感染率低或中等地区,接触的儿童较少,因此,更多的是易感成年人。因此,在没有接种甲肝疫苗、社会经济条件改善和儿童期接触甲肝的可能性下降等情况下,生育期易感染甲肝病毒的女性比例增加,从而增加了妊娠期间甲肝病毒感染的发病率。例如在韩国,从2002年到2009年,儿童及青少年感染率大幅下降,但妊娠期感染甲型肝炎人数从151例升至4779例,最大增幅人群年龄处于20-39岁之间。尽管缺乏关于中低收入地区最具成本效益策略数据,为预防妊娠期急性甲肝病毒感染,可以考虑在儿童、青少年和育龄妇女中广泛接种疫苗。
怀孕后得了甲肝怎么办?
关于妊娠期甲肝病毒感染的相关风险(框1),急性甲肝病毒感染可增加早产、胎盘早剥和胎膜早破的发生率,但资料较少。甲肝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肝功能衰竭在妊娠期鲜有报道,但急性甲肝病毒感染导致胎儿肝损伤和MTCT的病例已有报道。
急性甲肝病毒感染的治疗主要以支持治疗为主(如补液和必要时止吐),但考虑到早产风险,需要对母亲密切随访。尽管临床前体外实验表明索福布韦可能具有抗甲肝病毒作用,但目前临床尚无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肝移植治疗甲型肝炎引起的妊娠期急性肝功能衰竭已有报道,但数据极少。对于妊娠期间甲肝病毒暴露的妇女,建议给予免疫球蛋白预防。甲型肝炎疫苗是由灭活甲肝病毒制备而成,妊娠期间接种安全。CDC支持有指征的情况下对孕妇使用甲型肝炎疫苗。在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1140名妊娠期接种甲肝疫苗孕妇与65万多名未接种孕妇相比母婴不良事件没有显著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