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囊肿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常见类型,子宫腔的异位内膜在卵巢中生长,形成囊肿,因为囊液呈巧克力颜色而得名。
按照目前最流行的说法,一部分子宫内膜和出血顺着通畅的输卵管流到了盆腔,这些内膜生命力非常顽强,可以种植在腹膜上或者卵巢上,同样受着周期性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联合作用,也会增厚分泌形成肥沃的小片土壤,也会土崩瓦解脱落,从而形成小规模的“姨妈”,种植在卵巢上的异位子宫内膜,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姨妈”的积累,形成了囊肿,里面含有了深褐色的陈旧血液,类似于巧克力浆,所以称之为巧克力囊肿。只要有正主的“姨妈”,异位的子宫内膜就会形成一次“小姨妈”。
●典型声像表现:卵巢内厚壁囊性包块,囊腔内为均匀点状低回声(毛玻璃样),包块后方回声增强。

●卵巢“巧克力”囊肿,直径多不超过15cm,为单房囊肿,可单发或多发,30-50%累及双侧卵巢。多发时,多个囊肿紧密挤在一起,声像上极像一个多房性囊肿,此时以下方法可确定囊肿个数。
◎高回声线样囊壁间(囊与囊之间的卵巢实质组织),可探及血流信号。

◎不同囊肿内部回声特征可不同。

●囊壁
◎囊壁厚,规则。

◎有时囊壁内缘可见不规则团块回声附着,为异位子宫内膜出血所致的血凝块或纤维素碎屑。此时血凝块,与出血性黄体囊肿的血凝块一样,阴道探头推压囊肿,其内较大的凝块可见“果冻”样晃动,血凝块无血流信号,血凝块边缘凹陷。注意不同病程的出血有不同的声像表现。

◎囊壁上有时可见高回声钙化点(也有文献称之为胆固醇结晶),出现率为35%。

◎囊壁常可探及少许高阻血流信号,但在妊娠期或感染情况下血流信号增多。

●囊腔内可出现液-液分层征象,更高密度液体层总是位于囊肿的后或下方。

●卵巢“巧克力”囊肿常与周围盆腔组织器官粘连,卵巢常与子宫后壁粘连而位于子宫直肠窝,阴道探头推压,患者疼痛、“滑动征”阴性。
粘连位于子宫直肠窝的卵巢,有时相距很近甚至粘连在一起。


●内异症是种激素依赖性疾病,卵巢“巧克力”囊肿在妊娠早中期,由于孕激素的刺激卵巢内异位内膜组织活性增强,呈现“蛻膜化”样表现。
声像上常出现低回声的乳头状隆起或大范围的低回声实性区域,内部血流信号丰富。若病史不详首次超声检查,常被怀疑为卵巢恶性肿瘤。以下几个知识点有助于鉴别。
◎“蛻膜化”巧囊附壁结节多为边缘光滑的圆形凸起物,囊腔内为“毛玻璃”样回声背景;
◎“蛻膜化”巧囊多为多发;囊壁上可见点状强回声钙化;包块多与周围组织粘连,探头推压患者疼痛、“滑动征”阴性;
◎“蛻膜化”巧囊多在晚孕期缩小或消失,但下次妊娠可复发。

妊娠期“蛻膜化”巧囊,囊壁内缘附着多个圆形隆起物。

妊娠期“蛻膜化”巧囊,囊内圆形隆起物及囊壁血流信号丰富。
●巧囊有0.5%-1%的恶变趋势。
F61妇幼社区提醒,当包块体积快速增大,包块周边或内部实性成分血流丰富,包块直径大于9cm,患者症状严重病史长,有不孕不育史,年龄45岁以上要高度怀疑恶变。需全面综合评估,特别是应MRI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