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出生 10 min 后即可出现觅食反射,且在出生后 20~30 min 时觅食反射最为强烈,因此产后及早哺乳没问题。
但此处有一个问题,初乳到底该怎么喂?
1)经口吸吮喂养
吸吮是保持乳腺不断泌乳和乳腺管快速疏通的重要原因,也是临床最常见的哺乳方式。
在足月儿母乳喂养时,初乳首先接触到足月儿的口腔黏膜;然后通过吞咽动作,进入消化道,与内脏相关淋巴组织相互作用,从而促进免疫反应。
2)微量肠道喂养(minimal enteral feeding,MEF)
对于胃肠功能不良但无肠道喂养禁忌证的新生儿,可尽早开始 MEF。以输液泵持续或间歇输注法经鼻胃管输注初乳 10~20 mL/(kg·d),可持续 3~5 d。
此法可促进食管及胃肠蠕动,刺激胃肠道激素的分泌,改善胃肠动力,提高喂养耐受性,也能减少低血糖和喂养不耐受等并发症的发生。
3)经口咽途径口服
此法属于口服免疫治疗的一类,不涉及吞咽乳汁。
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 :呼吸窘迫甚至需要机械通气 ;缺乏经口喂养所需的吸吮力﹑协调的吞咽功能力或者缺乏食管运动的同步功能,导致正常的胃肠道营养建立有困难;生后数天甚至数周需要鼻饲甚至胃肠道外全静脉营养的早产儿,尤其是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
通过注射器或无菌棉签将少量初乳滴 / 涂于新生儿口腔,利用口咽黏膜吸收,与口腔及口咽部淋巴组织相互作用,刺激并激活早产儿的免疫系统。
4)初乳口腔涂抹
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的新生儿或者极低出生体重进行初乳口腔涂抹,可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和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虽然母乳喂养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在生命的最初 4 个月期间进行纯母乳喂养的婴儿不超过 35%,而在出生后 1 小时得到初乳喂养的新生儿比率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