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于新生儿时期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enterocolitis,NEC)是一种以腹胀、呕吐、血便为主要表现、肠管发生坏死性改变的炎症性疾病,尤以早产儿多见。由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不断改善以及肺表面活性物质临床使用增加等,早产儿的存活率不断上升,NEC的发病率也不断增高,Bell分期越严重的患儿,病死率越高。Buch等发现Ⅰ期患儿病死率为20%,Ⅱ期为36%,Ⅲ期为67%。王维琼等也有类似发现。Ⅲ期患儿部分需要手术,但手术后易出现短肠综合征、肠狭窄、远期神经发育障碍等并发症。因此,明确影响NEC病情加重的因素,监测相关指标,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延缓或控制患儿病情,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现对导致NEC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及相关预测指标进行综述。
1 围产期因素
1.1 羊水污染 研究发现羊水污染是影响患儿NEC分期的重要因素,Ⅱ期及Ⅲ期NEC患儿中,35%分娩时发现羊水异常,而Ⅰ期NEC患儿中仅有10.4%有羊水异常。Toll样受体4的激活与NEC的发病密切相关,Good等认为,羊水可抑制肠道上皮的Toll样受体4,从而抑制NEC的发展,因此,羊水异常可能能够提示NEC病情严重程度。
1.2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GDM) 研究发现,母亲患GDM与新生儿NEC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Ⅱ及Ⅲ期NEC患儿中,母亲GDM的患病率为15%,而Ⅰ期患儿母亲GDM的患病率仅为1.5%,提示GDM可能为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
1.3 早产及低出生体重 目前研究一致认为,早产是NEC的重要危险因素。早产儿出生体重低,肠上皮发育不完全,肠蠕动减慢,益生菌缺乏或定植缓慢;此外,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易合并各种疾病,导致NEC的发病率相应增高。但对于早产及低出生体重是否影响其病情加重,不同研究者持有不同观点。Buch等认为,早产是影响患儿病情加重、增加病死率的危险因素。Miner等也发现,发展到Ⅲ期的NEC患儿更多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我国学者的研究也发现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均为NEC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但也有研究认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对病情发展及预后无显著影响(P﹥0.05)。
1.4 其他围产期因素 有研究发现,NECⅠ期组与Ⅱ/Ⅲ期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Apgar评分低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Apgar评分低对病情加重可能无确切影响。
2 实验室检查指标
对NEC严重程度有预测意义的实验室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血小板计数、肠道脂肪酸结合后蛋白(intestinalfattyacidbindingprotein,I-FABP)等。
2.1 白细胞计数异常 有研究认为白细胞过高或过低提示患儿感染严重,是反映患儿NEC病情发展严重化,预后不良的一项指标。Miner等对157例Ⅱ期NEC患儿与68例Ⅲ期患儿进行比较,发现Ⅲ期患儿的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Ⅱ期患儿(P=0.029)。但也有研究对比NEC患儿需要手术组(Ⅲ期)与非手术组(Ⅱ期)的白细胞计数水平,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白细胞计数异常提示严重感染,但其是否能作为病情加重的指征尚存在争议。
2.2 CRPCRP升高是提示感染的重要标志。目前大多数观点认为,CRP的持续升高提示患儿病情加重,需要及时手术,病死的风险明显增加。Srinivasjois等对确诊NEC后0、24、48、72小时手术患儿的CRP水平进行比较,发现CRP水平随时间进展明显升高;与内科治疗组比较,手术组各时间点的CRP水平均较高,提示CRP可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升高往往提示病情加重。其他研究也有类似发现。但Reisinger等对Ⅱ期、Ⅲ期患儿及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组进行比较,并未发现CRP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51、0.47)。
2.3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是NEC的重要观察指标,与NEC病情严重程度存在关联。Reisinger等比较手术组与非手术组、Ⅲ期与Ⅱ期组的血小板计数水平,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ner等也发现,Ⅲ期患儿血小板计数水平低于Ⅱ期患儿(P﹤0.0001)。姜毅和陶源[20]发现,与治愈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更易发生血小板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血小板计数下降程度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不断下降提示病情加重。
2.4 I-FABPI-FABP是一种在肠黏膜或胃黏膜细胞上表达的低分子蛋白质,负责转运脂肪酸。生理状态下,血清中I-FABP含量较低,在肠道上皮黏膜损伤后释放入血,是检测肠道上皮受损的生化指标。研究表明,I-FABP诊断NEC的敏感度为50%,特异度为95%。Thuijls等提出,I-FABP不仅是诊断NEC的生化指标,同时也能预测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在14例确诊NEC的患儿中,死亡或需要手术者的I-FABP与肌酐的比值(36.5pg/nmol)明显高于非手术患儿(5.02pg/nmol)。由此,I-FABP的检测不仅可用于诊断NEC,也可判断患儿病情发展。但该研究样本量较小,同时缺乏其他多中心的报道,因此,采用I-FABP评估NEC病情严重程度的有效性尚待进一步研究。
2.5 其他实验室指标Srinivasjois等提出,血浆乳酸水平是反映Ⅱ期患儿病情进展的指标。Abubacker等发现,高乳酸(﹥1.6mmol/L)易引发并发症,导致患儿术后预后不良,甚至死亡。高血糖也是反映病情严重化的重要指标,在确诊NEC后24小时的血糖水平是判断其病情发展(好转或死亡)的重要指标。其他研究也发现高血糖、高乳酸提示患儿病情加重,预后不良。另外,有研究发现某些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水平升高提示NEC患儿病情加重,包括IL-6、IL-10、IL-1ra、IL-18。因此,血糖、乳酸以及IL水平升高可能有助于评估NEC患儿病情状况。
3 并发症与合并症
NEC患儿常存在多种合并症及并发症,如肺炎、败血症、酸碱失衡、呼吸衰竭、硬肿症、低钠血症、全腹膜炎等。目前普遍认为,合并其他疾病易引起病情加重。研究发现,合并甲状腺功能减低、贫血、呼吸衰竭和脓毒症的患儿,Ⅱ/Ⅲ期明显多于Ⅰ期。其他研究发现合并全腹膜炎、呼吸衰竭、低钠血症以及硬肿症的患儿病死率较高。合并代谢性酸中毒、休克的NEC患儿也容易导致预后不良。
4 其他相关因素
4.1 输血与贫血Martín等发现,NEC发病前输血对NEC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P=0.26),但NEC发病后,输血组病情较未输血组严重,提示大剂量输血可能是加重NEC病情的危险因素(OR=1.5,95%CI:1.01~2.24)。其他研究也有类似发现。输血易引起输血相关性肠道损害,导致病情加重。但近期的研究发现是贫血,而不是输血导致NEC,且NEC患儿病情严重时可能需要输血,是输血导致NEC病情加重,还是NEC病情本身较重需要输血,目前因果关系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4.2 -607AA基因型Héninger等研究发现,Ⅲ期患儿出现-607AA基因的比率明显增大,Ⅰ期为4/38,Ⅱ期为7/90,Ⅲ期为4/8,提示-607AA基因型的表达与NEC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但该研究样本量较小,要确定是否为NEC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需要更为广泛的研究比较。
5 结语
NEC病情的严重程度并非某一项危险因素单独作用的结果,而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目前对于某些危险因素尚存在争议,需更多更全面的研究。在临床工作中,控制患儿病情发展需从多方面着手,首先需要预防发生NEC;其次,已发生NEC的患儿,应根据不同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监测血小板计数、乳酸、血糖、白细胞计数的水平,并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防止NEC病情恶化,从而降低患儿的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