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胎盘呈盘状,附着于子宫前壁或后壁,在胎盘和子宫壁之间有蜕膜。胎盘通常厚2-4cm。随着孕程MR信号改变。
19-23周,胎盘在T2上程均匀信号。
24-31周,随着胎盘分叶,胎盘分叶之间出现分隔,导致胎盘信号不均,随着孕程增加胎盘信号愈加不均。


正常子宫肌层在T2上呈3层结构。
中间层为不均匀高信号血管层,两边是薄层低信号。
T1平扫上胎盘与子宫界限不清。

正常状态下,子宫肌层在脊柱或主动脉部局部受压会变薄,但是信号正常。

局部子宫肌层收缩会在T2上显示均匀低信号,不会出现在所有序列中,可以和子宫肌瘤鉴别。

磁共振检查
早期妊娠,怀孕前三个月一般不做磁共振检查。
中期妊娠,大部分病人可以完成仰卧位检查。
晚期妊娠,部分仰卧困难病人可以采用侧卧位检查。
晚期妊娠胎盘检查,胎盘信号逐步不均匀,子宫肌层逐渐变薄,诊断胎盘异常难度增加。
胎盘磁共振序列
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ssFSE),观察胎盘的位置,形态及侵入情况。
自由稳态序列(FIESTA),观察胎盘的位置,形态,血管及侵入情况。
其他。
胎盘异常——形态异常
正常胎盘呈圆盘样。
胎盘形态异常:
双叶胎盘,胎盘2叶等大,一般无临床表现。
副胎盘,小于主胎盘,产生原因为血供变异或子宫肌瘤及子宫手术病史,由于主副胎盘之间的桥接血管,副胎盘易产后出血及产后副胎盘滞留。

胎盘形态异常:
双叶胎盘。
副胎盘。
轮廓胎盘。
膜状胎盘。
胎盘变薄,小于2cm,孕妇血管或血液异常,以及胎儿异常,21三体综合征。
胎盘增厚,大于4cm,胎儿水肿,感染,孕妇妊糖,贫血。
胎盘异常——位置异常
通常位于子宫上节段。
前置胎盘:低位、边缘、部分、完全

胎盘异常——异常胎盘形成
蜕膜位于子宫肌层和胎盘间,各种原因的蜕膜局部缺失导致子宫绒毛直接进入子宫肌层。
胎盘粘连,胎盘绒毛直接附着在子宫肌层,未进入。
胎盘植入,胎盘绒毛侵入子宫肌层,未穿透。
胎盘穿透,胎盘绒毛侵入子宫肌层达到或穿透浆膜层,甚至侵犯膀胱或盆壁。
磁共振可以诊断胎盘植入异常,但是不同类型的植入异常难以鉴别。

剖腹产是胎盘异常植入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前置胎盘,子宫肌瘤手术或其他子宫手术及高龄产妇都是相关因素。


胎盘植入导致产后出血和/或产后胎盘滞留
异常胎盘磁共振征象
1.胎盘局部凸起,通常合并其他征象

2.子宫下段增宽,正常胎盘偶见,合并其他征象。

3.胎盘内T2低信号,比正常胎盘间隔粗,来自于子宫肌层与胎盘交界区,紊乱过度生长的血管也程T2低信号,但是在稳态进动序列(FIESTA)上程高信号。

4.子宫肌层变薄或局部缺失,通常出现在子宫下部剖宫产区域,不合并胎盘局部凸起时,提示为胎盘粘连。

正常情况脐带直接进入胎盘中央。


脐带血管异常情况
1.偏心/边缘脐带,脐带进入胎盘位置距离胎盘1-2cm,导致胎儿发育异常及早产。
2.帆状脐带,脐带在羊膜层胎盘外出现分支,暴露的血管异受压迫或损伤,导致发育不良,早产,出血。



3.血管前置,为胎儿和子宫间直接暴露未受胎盘或脐带保护的血管,通常由偏心/边缘脐带、帆状脐带或者胎盘分叶间血管导致。可以导致出血或因为受压造成胎血减少。

F61.COM总结胎盘核磁观察的经验:
胎盘磁共振观察要点:
胎盘位置,相对子宫及宫颈。
胎盘形成异常,是否植入。
胎盘脐带,是否有前置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