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临床工作者,特别是基层临床工作者应该对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期间或前后酒精接触致儿童双硫仑样反应给予重视,以避免误诊、漏诊。
【1】一个病例
患儿,男,3 岁,15 kg。因咽痛、剧烈干咳3 d,发热2 d到我院就诊。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予0. 9% 氯化钠注射液100 ml 加泼尼松龙注射液10 mg及注射用头孢美唑1. 5 g 静脉滴注;另予0. 9% 氯化钠注射液250ml 加注射用红霉素300 mg静脉滴注。
输注泼尼松龙液体(滴速40/ min)20 min 后,患儿烦躁不安,眼睑、眼周、面颊发红,双眼结膜充血,脉搏126/ min,护士立即减慢滴速,并通知医师,遵医嘱密切观察并咨询临床药师。药师提示,泼尼松龙注射液辅料含有乙醇,而头孢美唑具有甲硫四氮唑基团,考虑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建议停用含泼尼松龙液体。
停用后更换红霉素组液体,15 min 后患儿皮肤潮红及球结膜充血消失,脉搏107/ min,无其他不适。后患儿来我院门诊就诊未再用泼尼松龙注射液,未再出现上述反应。
头孢美唑联用泼尼松龙致儿童双硫仑样反应[J].临床误诊误治,2016,29(9):116-116.
【2】患儿酒精接触来源
年长儿饮酒;酒精擦浴降温;使用含酒精外用药物;多次使用酒精皮肤消毒;进食含酒精类食物(酒芯巧克力、啤酒鸭、自制酒豆);为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过程中先后使用头孢菌素与氢化可的松;母亲哺乳期饮酒。
【3】哪些药物可导致双硫仑样反应?
这些药物包括:
1.头孢菌素类药物中的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先锋Ⅴ号)、头孢拉啶(先锋Ⅵ号)、头孢美唑、头孢美唑、头孢米诺、拉氧头孢、头孢甲肟、头孢孟多、头孢氨苄(先锋Ⅳ号)、头孢克洛等。
其中以头孢哌酮致双硫仑样反应的报告最多、最敏感。如有患者在使用后吃酒心巧克力、服用藿香正气水,甚至仅用酒精处理皮肤也会发生双硫仑样反应。
2.硝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灭滴灵)、替硝唑、奥硝唑、塞克硝唑。
3.其他抗菌药如呋喃唑酮(痢特灵)、氯霉素、酮康唑、灰黄霉素、磺胺类(磺胺甲恶唑)等。
【4】患儿临床表现
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双硫仑样反应,轻重不一,表现极不典型。婴幼儿主要表现为哭闹、焦躁不安、颜面及全身皮肤潮红,呼吸急促等。年长儿除上述表现外,尚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心悸、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反应轻重与酒精接触量成正比。
【5】治疗经验
儿童双硫仑样反应与成人相比较,除饮白酒与啤酒年长儿外,临床表现较成人通常为轻,以对症治疗为主,予肌注地塞米松(不可用氢化可的松,因其溶媒含乙醇),盐酸异丙嗪(小于2 岁慎用)。观察1 ~1.5h后,绝大多数轻症患儿颜面及全身皮肤潮红消退,症状明显好转。对于临床表现较重者,特别是饮白酒和啤酒后出现心慌、胸闷、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者,除上述处理外,在予吸氧、卧床休息的同时,密切观察患儿神志、体温、呼吸、心率、心律、脉搏、血压、尿量及其他临床变化。酌情给予静脉输液,意识模糊者予纳洛酮,血压下降者予多巴胺治疗。约1~4h皮肤潮红消退,心慌、胸闷、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好转或消失。
重视儿童双硫仑样反应.《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 2014年7期
【6】讨论与思考
(1)加强抗生素的日常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单独病毒感染不使用抗生素,加强处方药管理,预防抗生素滥用。
(2)医务工作者特别是基层医务工作者应普及双硫仑样反应的知识,加强业务学习,对可能出现的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及溶媒中含有乙醇的药物与头孢菌素类药物合用可致双硫仑样反应有充分的认识。
(3)建议制药企业在可能出现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说明书上醒目警示,以引起使用者的足够重视。
(4)在临床工作中,需要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前,在询问药物过敏史的同时,对年长患儿有必要询问近一周是否有酒精接触史(包括白酒、啤酒、红酒、米酒、黄酒、医用酒精、氢化可的松注射液、藿香正气水、啤酒鸭、酒芯巧克力等)。
(5)医务人员有责任告知哺乳母亲在患儿应用头孢类抗生素期间及停药一周内避免饮酒,避免进食含酒精类食物,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患儿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期间不要使用含酒精的制剂,不用酒精进行皮肤消毒及物理降温。
(6)儿科临床工作中,发现患儿在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期间出现颜面及全身皮肤潮红,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时,在考虑到药物过敏和输液反应的同时,还应考虑到是否为双硫仑样反应,应详细询问是否有酒精接触史,以免误诊、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