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其特征性临床症状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吸气“鸡鸣”样回声,病程可迁延数月,常引起流行。近年来,儿童百日咳发病率逐年升高,并出现一些新的特征,百日咳已经成为儿科临床医师广泛关注的传染性疾病。在我国,有关儿童百日咳的诊断方法和标准、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疗程、对症处理等诸多问题亟待规范。
儿童百日咳怎么治疗?
1.抗菌治疗儿童百日咳:百日咳的抗菌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或克拉霉素等,疗效与用药早晚有关,卡他期应用抗生素可以减轻甚至不发生痉咳,进入痉咳期后应用,则不能缩短百日咳的临床过程,但可以缩短排菌期及预防继发感染。红霉素30-50mg/(kg·d),每天3次,静脉滴注或口服,7—14d为1个疗程;阿奇霉素5-
10mg/(kg·d),1次顿服,总量30ml/kg,3—5d为1个疗程;罗红霉素5~10mg/(kg·d),分两次口服,7-10d为1个疗程;克拉霉素15mg/(kg·d),分两次口服,7d为1个疗程。绝大多数患儿治疗1个疗程即可。除新生儿外均推荐红霉素,其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根据依从性和耐受性酌情选用;新生儿由于使用红霉素有肥厚性幽门狭窄的风险,故不推荐使用,可使用阿奇霉素,需注意阿奇霉素可能导致致命心律不齐的风险,其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也可致异常的心脏电生理活动,如QT间期延长,室性心律失常等。
近年国内有报道百日咳鲍特菌耐红霉素比例较高旧840I,临床使用红霉素静脉滴注近1个疗程症状仍无改善时,可考虑复方新诺明(SMz—TMP)50mg/(kg·d),分两次口服,疗程3~5d。因SMz—TMP可与胆红素竞争在血浆蛋白上的结合部位,增加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发生的危险性,因此该类药物在2个月以下婴儿的应用属禁忌,此外使用前还需除外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击一PD)缺乏症。
2.儿童百日咳一般治疗:呼吸道隔离至有效抗生素治疗5d,若没有进行抗生素治疗,呼吸道隔离至起病后21d。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及环境安静舒适,避免刺激诱发患儿痉咳。痰液黏稠可雾化吸人及吸痰护理,发生窒息时及时吸痰、给氧,若发生脑水肿需及时进行脱水治疗,防止脑疝出现。进食营养丰富及易于消化的食物,补充各种维生素和钙剂。必要时使用镇静剂,可减少患儿因恐惧、烦躁而引发的痉咳,同时保证睡眠,可水合氯醛灌肠或服用异丙嗪(非那根)、苯巴比妥等。
3.儿童百日咳对症治疗:百日咳痉咳期最大的困扰是频繁剧烈的咳嗽,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干预措施。对症治疗的药物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支气管舒张药、抗组胺药和白三烯受体阻滞剂等,由于缺乏严谨的临床研究论证,故目前没有公认的推荐意见。中医称百日咳为“顿咳”、“鹭鸶咳”、“疫咳”,除在急性期需要应用抗生素治疗外,中医药治疗可改善症
状,缩短病程。
4.其他治疗:并发肺实变和(或)肺不张时,需要支气管镜检查及肺泡灌洗;对于危重百日咳病例,肺动脉高压是预后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H2I,淋巴细胞增多可能是肺动脉高压的成因之一,国外有报道采用换血疗法移除循环中的白细胞,也有用一氧化氮、西地那非舒张肺血管等治疗,但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有待于更多高质量的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百日咳免疫球蛋白内含高效价抗毒素及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可用于脑病患儿,亦可使痉咳减轻,用量15mL/kg,静脉注射,72h内见效心5|,但国内市场无供应,只能试用普通丙种球蛋白400~500m∥(kg·次),静脉注射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