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缺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1500例活产中的1例,是由房间隔发育过程中的异常组织吸收和沉积引起的。 根据位置可分为继发孔(房间隔中段)、原发孔(房间隔下段)、静脉窦(室间隔外侧房间隔内侧壁上腔静脉)和冠状窦缺损(可部分或全部缺损)。 由于卵圆孔的存在,房缺很难在胎儿期发现!正常卵圆孔测值与主动脉根部测值几乎相同,差异为1毫米或更少。继发孔缺损是指房间隔中央部分较大的缺损或者是缺损的孔瓣。 房间隔下部可见原发孔缺损。
搞清楚房间隔发育,对于理解房缺形成有关键作用!

1,胚胎第30天,在共同心房腔内的顶部正中线处,向下生长出一隔膜组织,称为原发隔,此隔向房室管心内膜垫方向生长,纵向将共同心房腔分为左、右两部分,最后与心内膜垫融合,在隔的游离缘中间凹陷处与心内膜塾完全融合前留有一小孔,称为第一房间孔(原发孔)
2,原发隔的下缘与心内膜垫逐渐融合,最后封闭原发孔。如果此孔不能封闭,则形成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由于此孔靠近心内膜垫及房室辦,故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易合并心内膜塾垫缺损
3,在原发孔封闭之前,在原发隔的上部出现局部组织溶解吸收出现多个小孔,并逐渐融合扩大形成一个较大的孔道,称为第二房间孔(继发孔)
4,此同时,在原发隔(第一房间隔)的右侧心房顶部又生长出一隔膜,称为第二房间隔(继发隔),呈圆弧形逐渐向房室管方向生长,覆盖上部继发孔后,在其中下部留有一孔,称为卵圆孔,继发隔下缘亦与心内膜塑融合。
注意:原发隔在左边,继发隔在右边!很好记:元祖……原左!所以,卵圆孔在继发隔上,卵圆瓣在原发隔上!
以上房间隔发育过程您弄清楚了,下面这几点房缺产生的原因就完全能够理解了!
①卵圆瓣上出现许多穿孔;
②第一房间隔在形成第二房间孔时过度吸收,导致卵圆瓣太小,不能完全遮盖卵圆孔;
③第二房间隔发育异常,形成过大的卵圆孔,不能完全被卵圆瓣遮盖;
④第一房间隔过度吸收,同时第二房间隔又形成过大的卵圆孔,导致更大的房间隔缺损。
⑤此外,心内膜垫发育不全,第一房间隔不能与其融合,也可造成房间隔缺损。
作者:超人明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