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写下这么轻描淡写的标题,是希望我能把母乳喂养这个沉甸甸的话题写的轻松一点。
是的,母乳喂养,是一个沉甸甸的话题。和所有未经历过母乳喂养的人想像中的完全不一样。虽然已经断奶很久了,我依然觉得它沉甸甸。
曾几何时,当我自己还是个小姑娘时,我和全世界的小姑娘,全世界的男人想的一样。觉得母乳,是一个奇妙的,有趣的,有爱的,温暖的,伟大的却又平常的过程。在母爱的光晕里,妈妈轻松而自然的抱着宝宝,宝宝开心又幸福的吃着奶。两人相视一笑,母爱撒满四周。
多么完美又感人的画面。
我们从九年义务教育到高考到大学到研究生,从来没有哪一节课教我们怎么做一个妈妈。更别提如何生孩子喂奶这种涉及敏感性教育的课程。
等到结了婚怀了孕。新手妈妈就带着对母爱的美好憧憬上岗了。其实绝大多数第一次当妈妈的人,对怎么当妈妈,怎么喂奶,一无所知。最多在怀孕的时候,随手翻了几本纸上谈兵的育儿百科书。
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把这皱巴巴软萌萌的小怪物生下来了。心想,痛死老娘了,终于完成艰巨任务万事大吉了。产房就像真正的战场,腥风血雨,血溅白练,杀红了眼。下了战场打了胜战的新手妈妈蛮荒之力彻底用完,以为可以放个鞭炮庆祝一下自己凯旋归来然后美美的休息一个月。不对,产假是四个月,爽,肯定无聊坏了。
然而还没等医生徒手无麻药把阴道撕裂的口子几十针缝完,医生就把孩子擦干净血迹塞到我身边,温柔的对我说,生完20分钟之内喂奶,有助于母乳喂养开奶、吃到宝贵的初乳和增进母婴关系哦。
这个小怪物只有六斤重,超级小,看上去像个小猫崽子一样蜷缩成一团,超级乖巧。它初眼未睁,脸上闪着亮晶晶的绒毛,缩在我的臂弯里认真吃着奶,我的母爱瞬间泛滥。喂奶有什么难,我天不怕地不怕,徒手无麻药无止痛生孩子都没胆怯的。
一夜未眠,推出产房,护士告诉我要2个小时喂一次奶。我很疑惑也很天真的问了一句,晚上睡觉就不用管了吧?护士抬起头,忽然笑了笑,是24小时不停每隔2小时哦。
我很疑惑,大概是那些育儿书我都没有认真看,只记得电视广告里,不是说,“像婴儿般的睡眠”吗?
几天以后,我终于懂了,婴儿般的睡眠,就是2-3个小时醒一次,醒来就哇哇哇大哭,第一时间要吃奶,才不管你在睡觉还是在处理伤口换药疼到坐不起来。不分昼夜。
其实小窝窝挺乖的,刚生下来吃饱了能一觉睡4个小时以上。但每次护士发现我3-4个小时都没有喂奶,就强制要求我必须搞醒它,强制喂奶。
刚刚开奶,乳腺并不通畅,只有1-2个乳腺口在出奶,生完第二天,我的乳房就涨得像两块石头一样,又硬又痛。我每次要用近一个小时喂奶换尿不湿,然后等小窝窝睡着,用超大马力的医用吸奶器,嗡嗡嗡的用机器蹂躏我原本娇嫩的乳房。清洗吸奶泵导管和奶瓶,调试不熟悉的机器,吸奶挤奶,又要花费一个多小时。经常涨到硬到发红发烫,粗暴的机器还是吸不出来,只能忍着胸前和下半身的双重剧痛,去医院里的产后中心开奶。产后中心环境虽好,对于没疏通乳腺的妈妈,却是一场噩梦。各种机器手工,轮番上阵,直至挤出奶阵,挤破奶头的乳腺到每边十几个孔,最后挤出血来。等到奶挤通了,你的娃正好醒了,哇哇哇迫不及待一秒不能等的要吸你的奶,管它是不是已经破得皮开肉绽,钻心疼痛。
第三天的晚上,3天2夜没合眼的我终于熬不住了,呼呼大睡。2个小时到了,半夜1点,护士很贴心的来叫我起床。最后因为既叫不醒我,也叫不醒睡在旁边鼾声如雷的老公,而打开了我头顶明晃晃的灯。大半夜里,那灯光如同严刑逼供审犯人的灯光,在凌晨的3点,5点,又一次照在了我的脸上。
母爱是一种本能。
睡觉也是。
等到出了院回了家,以为终于可以睡一觉了。谁知道乳房依然经常涨得像石头,只能陷入不停地喂奶,吸奶,挤奶的死循环。
家里的婆婆和妈妈,竟然都没有母乳喂养过,完全没经验,说二十多年前流行母婴分离,生完医生就抱走孩子喂奶粉照顾去了,一周后出院才还给你,那时候喝奶粉是一种城市新时尚,42天新时代的女性就休完产假上班去了,小孩3个月就能上单位托儿所。
然后她们倒掉了我忍着剧痛挤出的宝贵的初乳,说黄黄的有点油,怕宝宝吃了拉肚子。每次听到孩子一哭婆婆就会问我,是不是没吃饱呢,你有奶吗。我只能脱了衣服,把奶掏出来,还没开始挤,奶阵就让奶水喷出两米远。等忍着奶头皲裂的剧痛吸完涨成石头快要发烧成乳腺炎的奶,又会问,这奶看上去没有奶粉浓啊,会不会饿着我孙子,还不如喂奶粉呢。
但是没有人问你痛不痛,困不困。24小时带娃喂娃的工作,全部都由我来完成。看望孩子的人人来人往,却没有一个人能帮你带孩子。
那是无数个几乎不眠不休的日夜。我常常半夜喂完奶,哄睡孩子后,一个人呆呆窝在房间的沙发里。吸奶器在呜呜得响着,奶头早就吸破了,因为一直喂奶无法愈合,但也麻木得感觉不到痛了。孩子是那么的新,衬托得我觉得自己旧旧的,像是一台挤奶机器。每三个小时产出一份标准合格的奶,从不停歇。
那时候,我没有时间睡觉,也来不及理性思考。我常常深夜痛哭,觉得我是不是产后抑郁了,怎样做才是对的?
但我怎么会认输,怎么会放弃自己,放弃我的孩子。我开始每天等孩子睡着后看各种观点完全不同的育儿书籍,去思考它们的对错利弊。我一个人带着孩子做高铁从自己家搬到了我爸妈家,得到了更多的辅助加持。
这些也让我有了更多的能力去母乳了9个月。产假结束上班后,依然尽力去母乳喂养。断奶的原因,是9个月的时候,发现我又怀孕了3个月,而头晕几近晕倒了好几次。
我累了,不想再喂了。也已经竭尽全力。
2年过去了,现在回想起来,那些犯傻的坚持,到底值不值得呢?
我看过这样一张表,在现在提倡母乳的大环境下,对比了母乳和奶粉的营养成分差距。
是的,现代医学的任何一本育儿书,任何一个育儿组织,甚至任何一家医院,都倡导母乳喂养。
有的是温柔的支持和鼓励,力所能及的帮助,我觉得很棒。这个时代的母乳妈妈们,确实太需要社会家庭医院的支持,帮助和鼓励。
有的是却是温柔的要挟和道德的绑架。主流媒体里竟然有“不母乳喂养,你还好意思当妈?”,“母乳最大的好处就是完全免费”,“母乳喂养,可以减少母亲抑郁”,“母乳,是妈妈给孩子最好的爱”这种宣传母乳的文章。让人哭笑不得。
1.母乳,真的比奶粉更好吗?
是的,在母亲健康的情况下,母乳比奶粉要多几百种已发现的营养物质,包括亲子相匹配的抗体和免疫球蛋白。再前沿的科学,至今也没法复制母乳中的这些营养物质。母乳是婴儿成长唯一最自然、最安全、最完整的天然食物。这一点毋庸置疑。所有鼓吹奶粉比母乳好的人,都是别有用心。
2.母乳看上去没有奶粉浓,是不是营养密度低?
图中左边是母乳前奶,右边是母乳后奶。每次哺乳开始时乳汁中脂肪含量少,所以挤出来看到的奶比较稀,就是前奶。每次哺乳过程随着时间推移,乳汁会越来越浓,脂肪含量也变高,即是后奶。脂肪含量变高是宝宝停止进食的天然智能提醒信号,提示宝宝已经吃饱了,该停下来了。
而人类更智能的是,即使在母体营养不良的情况下,母乳也会优先产生宝宝所需的全部几百种营养物质。
至于奶粉,有多浓在于设计的营养成分和指定的浓度。脂肪越多就越浓,但并不代表就越营养。太浓的奶粉不但消化不了,出现食欲不振,对幼小的肾脏也是巨大的负担,甚至会破坏血液平衡,引发氮质血症。
所以纠结母乳浓度,其实是一件很多余的事情。
3.母乳还是奶粉,母乳多久该如何决定?
由妈妈自己来决定。任何人都无权干涉。
说起来容易。其实需要妈妈有一个非常强大的自我,才能在极度疲惫的状态下面对“竟然孩子哭不喂奶,你是怎么当妈的?”,“奶水这么稀,为了孩子你也要多吃,不要在乎胖。”,“宝宝一直哭,你奶够吗?还不如喝奶粉呢。”,“宝宝又拉肚子了,长湿疹了,肯定是你瞎吃东西,奶不好导致的。”,“六个月了还喂奶,奶哪有营养啊?羞不羞啊?”,“谁谁家小孩长得比你的孩子壮实多了,你母乳喂养(奶粉喂养)不行。”各种质疑,甚至是强制。
如何面对呢?粗俗一点来说,就是八个字回应:“关你屁事?关我屁事?”。文艺一点来说,就是温柔而坚定。
我其实并不想写母乳科普,即使无数科学论证母乳确实是世界上能给你的孩子的最好的无可取代的生命最初的第一份食物,我依然不觉得母乳是必须要坚持的选择。
因为理论是如此的理性,如此的冷冰冰。
也许母乳的好处超出想象,但母乳所要付出的艰辛,也超出了常人的想象。没有完整经历过的人,也许永远都不会懂。
在找到供需平衡之前,母乳用“滴滴血泪”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供需平衡后,还会有着奶睡的巨大的坑。不仅仅是痛到流血流泪咬牙坚持,还有着无尽的孤独无眠的漫漫长夜。在哺乳的每一天里,都可能会看到夜里一点两点三点四点五点的夜色。是的,每一天,你无可替代,无人分担。直到你体力用尽,用信念苦苦支撑。
当妈妈被母性的本能拖拽,被社会的舆论裹挟,母乳其实是一种巨大的牺牲。
“母爱是伟大的。”这句话本身其实就是一种社会舆论甚至家庭舆论对妈妈的压迫。它会让你成为一个失去自我,牺牲一切的妈妈。你从此再也不能做你自己,才能对得起别人口中的理所应当的“伟大”这两个字。
如果这一切,母乳喂养的牺牲,只是被理所应当的牺牲绑架,而并非是你的发自内心的自愿和爱,你可以选择不母乳喂养。你自己的身体,自己的乳房,你自己来决定使用权。任何人都无权干涉。
如果你想要母乳喂养,而被家人劝阻,要求你喂奶粉,你也可以决定是否坚持母乳喂养。你自己的孩子,没有人能决定他的喂养方式。
不管母乳喂养还是奶粉喂养,选择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妈妈愿意。
这是母性本能和自我意识的矛盾、平衡、到最终驾驭的过程。没有人有权决定你的选择,也没有人能替你走完这段探索之路。但我相信,不管有多难,每一个心里有爱和光,爱自己也爱孩子的妈妈,都会最终找到轻松驾驭母亲这个角色的力量。
4.如果想要坚持母乳喂养,怎样才能更好的实现?
哺乳包括科学养育,并不仅仅依靠母性的本能就能实现,还需要有太多的科普知识需要去辨别对错利弊,学习并快速实践。很可惜我们的学校和家庭教育里,这一片都是空白。所以辨别知识对错,快速学习实践,是一个必修课,其实可以在准备要孩子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学习,这也是对生育这件事负责和理性的态度。
其次母乳并不取决于你的奶大奶小,人胖人瘦。能称之为诀窍的可能就是,相信自己,相信你的孩子,保持好的心情,得到更好的帮助和支持(其实爸爸的鼓励和帮助非常非常的重要),心无旁骛的去爱你的孩子。毕竟泌乳反射是一个生理反应,需要爱的催乳素才能激发这个生理反应。
如果想要母乳喂养坚持的够久,尽量不要落入“奶睡”的坑。过来人明白,奶睡在冬天的夜里无比方便,孩子醒了,妈妈迷迷糊糊躺在床上,只要迷迷糊糊喂奶,就会一起睡过去。但是,奶睡是一个让娃无比上瘾的安抚方式,可能会牺牲妈妈和孩子几年的完整睡眠,直到艰难断夜奶。
5.为什么自古女人可以母乳喂养拉扯大好多个孩子,现代女性真的变矫情了吗?
自古婴儿夭折率,很多朝代达到了50%以上。康熙55个子女,有11个没活过一岁,18个没活过5岁。更不要说吃不饱饭的平民家。并且帝王权贵家母亲只负责生孩子,并不负责母乳喂养。自古养孩子就像赌博。不过一百年前,儿童夭折率还高到几乎家家都有养不大的孩子。不仅因为疾病,还因为无人看护的意外。这样的赌博式的养育方式,在现代家庭独生的今天,根本无法接受。现代的育儿更加科学化的同时也要消耗掉人十倍数级别的精力体力。
而现代的女性,身上不仅仅背负着母性的角色,越来越多的母亲和男人一样背负着社会生存压力。甚至社会歧视的存在导致女性比男性面临更大的职场生存压力,同等收入和地位下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中国女性的就业率全世界第一。如果父亲不担当,是否有法律保障母亲和孩子的生存?如果全部由父亲担当,家庭脆弱的生存模式如何抵抗风险?
在中国的家庭,哺乳甚至涉及到更深层次的问题。女性被要求变得经济独立的同时,却被家庭压制和腌割思想。孝道绑架的顺从可能导致喂养权的剥夺;传统文化的浸染可能导致新生儿(甚至必须是男孩)是最重要的,妈妈沦为一个生育机器或是产奶机器;原生家庭与新家庭没有界限、平等和尊重导致家庭矛盾在生育阶段爆发;恋子恋母情结导致婆媳不和在新家庭生育后显现;父亲在哺乳中的缺席导致妈妈在最脆弱的人生阶段孤军奋战。这些短时间同时发生,将会给刚从生死生育中用尽全力的妈妈,以近乎致命的打击。
所以现代女性根本没有变得更矫情,而是变得更加的坚强勇敢和拼命。从多维度打击中,依然带着母性和自我,温柔与勇敢,披荆斩棘。
6.母乳,是妈妈给孩子最好的爱吗?
我在孕期曾看过美国现在非常有名的育儿专家西尔斯的书,他提倡亲密育儿,书中写到:“宝宝最终会断奶,有一天他会彻夜睡觉,这种高需求的育儿阶段很快就会过去。宝宝在你床上的时间,在你怀里的时间,吃奶的时间在人的一生都非常短暂,但是那些爱与信任的记忆会持续一生。”
是的,现在回想起来,哺乳的时光虽然非常辛苦,但却不知不觉中体验了一场从未体验过的爱和满足。通过哺乳,你和你的孩子紧紧相连,让你的孩子赤手空拳来到人世得到了最温暖的慰藉,让手足无措的新手妈妈得到了最本能的释放。那段时光一去不复返,那是生命最初的爱和温暖的基石。在那段全心全意的爱的时光里,不仅仅有苦楚,还有需要,依赖,信任和最纯粹的幸福。
我曾以为,母乳,是妈妈给孩子最好的爱。
曾经我慌乱无措,想要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都全部给我的孩子。害怕他受伤,害怕他失望,害怕他得到的爱不够多不够好。
但是现在我在跌跌撞撞中忽然豁然开朗。母乳也许是我给我的孩子的人生第一份爱的礼物,但决不会是唯一的一份。在千千万万相伴的日夜里,在分分秒秒相爱的守护里,我终于明白了,不管我选择了母乳喂养,还是奶粉喂养,他都无条件的爱着我,无条件的信任着我。我一直都是他心中世界上最好的妈妈。
我的孩子,他给我的是无条件的爱。
这种爱让我充满了力量。好像忽然有了软肋,有忽然有了铠甲。
我的孩子,妈妈终于懂得了来日方长。我还可以牵着你的手,一起走过十八年的人生重合。我还可以带你去体验许许多多的生命惊喜,成就与失败,得到与失去,犯错与振作,我还可以带给你我的乐观,我的陪伴,我的勇敢,我的自我。我更希望你做个不完美的小孩,犯傻犯错都可爱。也渐渐懂得不再苛责自己去做一个完美的妈妈。
我的孩子,妈妈要做的就是不忘初心,永远永远无条件的爱你。就像你爱我一样。
获得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小窝窝的人生旅行。育儿/生活/亲子旅行/女性/成长/人生。愿我们都拥有美好的人生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