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无意中看到留守儿童新闻里,孩子给妈妈写信的两张照片。
很普通的两张照片,但不知为什么,我的眼睛一下子就湿润了。
1
我的孩子是我从小带大的。从生下来的第一秒起,小窝窝就一直在我身边。6个月大以前我24小时的工作就是屎尿屁奶抱,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他超过2米。6个月后我休完产假上班在公司后面的居民楼租了个房,每天早上喂完奶哄他睡着了我才离开去上班,中午1分钟赶回家,哄他午睡再离开,晚上下了班第一件事就是回家给他做辅食带他出去遛弯,然后一起洗澡睡觉。1岁半小窝窝入早托班我搬回了自己家,每天早上送他去上学再赶1个多小时的车程去上班,下班要最快速度赶回家接他放学做饭吃饭遛弯玩耍洗澡睡觉。
累吗?非常累。1岁半以前因为要喂奶和湿疹等各种原因,小窝窝每天都要夜醒好几次,365天24小时我都是不休息的,因为缺乏睡眠和劳累晕倒过好几次,有了时不时发作的眩晕症。现在快3岁了,我白天上班,晚上赶1个多小时车程回家做饭陪玩讲书哄睡,等小窝窝睡着后还要爬起来洗衣服收拾家务加班到深夜。
很多亲戚朋友很惊奇又上班又带娃是怎么做到的,更多的其实是不理解,你自找的,你上班把孩子丢回老家还能没人给你带?自己想不开瞎受罪。
我总是不说话,默默笑一笑。
小窝窝是个非常活泼开朗的小孩,既自我又暖男。他会非常开心的告诉你他想要什么,也会非常明确的拒绝你他不想要什么。他会大声说“妈妈我爱你妈妈我想抱抱你”,他可以肆无忌惮的大笑和大哭。
因为小窝窝知道妈妈一直在他身边,在每一天的亲亲和抱抱里真切的感觉到,妈妈一直一直无条件爱他。
他绝不会对我说出图片里那句让人心酸心疼的乖巧讨好的话:“妈妈,我会一直一直爱你,我会变很多很多。”
他从不讨好我,因为他明确且真切的知道,我爱他。
2
每个家庭都有经济上的担子和考虑。小窝窝粑粑肩负着家庭经济大部分的重任,因此他不得不经常出差。
但他总是会默默用他的方式多陪伴小窝窝。
他总是选周末晚上小窝窝睡着后的夜晚的航班出发,一周辗转好几个地方,晚上工作到很晚。但几乎每一个周五晚上,他总是会准时出现在托儿所门口,听到小窝窝大叫着“爸爸”冲到他怀里。
曾经我们没有孩子的时候,他常常会去美国出差好几个月,一年有3/4时间在外地,回来也是不停的忙工作。我那时也很忙,经常加班到后半夜。我们都是非常自由又自我的人,从不互为牵绊,在感情上信奉“两情若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但有了小窝窝以后,我们一下子就变了,开始变得非常恋家,变得想要多多陪伴在一起。我们调整了工作,哪怕少赚点,踩踩人生的刹车,也非常愿意停下脚步,“牵着蜗牛”慢慢散散人生的步。
有了孩子以后我从来没有出过差,粑粑也再也没有安排过超过1周的长途出差。周末和节假日我们三个几乎是24小时在一起的,我们去哪里都带着小窝窝。去工作,去聚会,去游玩,去办事,我们都拎起娃就走。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是小窝窝最喜欢最开心最放肆的时光。
我一直觉得,不仅仅是小窝窝在享受这肆无忌惮的童年,我和粑粑也在享受这些辛苦却简单快乐的时光。不仅仅是我们给了小窝窝照顾、牺牲与陪伴,小窝窝也给了我们更多更多,关于依赖,相伴,快乐,成长和爱,让我们彼此的人生都得以更加丰富和幸福。
你以为是你在给予孩子一切,当你蹲下身,看着孩子,才明白,是孩子在给予你人生的力量、成长、简单的快乐和不含任何杂质的爱。
小窝窝,谢谢你。
3
小窝窝2岁的时候,小窝窝粑粑做手术需要住院,由于我晚上也要在医院家属陪床,阿公阿婆替我照顾了他几天。阿公阿婆说小窝窝这几天能吃能睡,过的很好,和他们在一起也很开心,我其实还是很放心的。
第四天我去接他,中午到家,他看到我,轻轻的笑了一下。那笑容我至今记得,很腼腆,又很小心,一点都不像平时在家的他。
中午我陪他午睡,他一直搂着我的胳膊,睡前喊了我很多遍“妈妈妈妈”,仿佛一闭上眼睛我就又消失了一样。他喊我一遍,我就抱着他回应一遍“小窝窝,妈妈在。”直到我们重复了无数遍,他才搂着我的胳膊沉沉睡着,手一直都没有放开。
原来那个调皮捣蛋无所畏惧的小怪兽,有这么细腻又敏感的思念妈妈的小小心思。
那天他睡了整整一下午,睡得很香很沉,直到天色都渐黑了,才醒过来。醒来爬到我身上,头歪在我肩膀上,一直紧紧抱着我。
那天晚上我去哪里都要抱着他,他不肯下来,好像生怕我再忽然消失了一样。直到接回家好几天,他才又变回原来那个调皮捣蛋到让我哭笑不得的小男孩。
我开始理解,“妈妈”这个词,到底有多重。在小小的孩子眼里,妈妈就是全世界。
4
我也是最近才听闻了很多同学和朋友的境况。他们有的父母和孩子生活在不同的城市,孩子长期待在老家由长辈带着,几个月才回去看一次。或是夫妻长期两地分居,爸爸长期在异地工作生活,妈妈一个人在老家带孩子生活。
他们说,不过短短几年,小孩子什么都不懂,谁带都一样,等大了懂事了再把他接到身边来读书就行,不影响教育啊。
他们不知道,这“短短”几年的分离,对于孩子来说,漫长的就像一辈子。
他们说,我扛着砖就没法抱你,抱着你就没法扛砖。
我也曾经为这样的话感动过。但有了小窝窝以后,我一点都不这么觉得。
我想如果是我,我一定带着孩子和爸爸一起生活,哪怕过得再辛苦艰难,一家人在一起,就是现阶段我们赚钱的全部意义和目的,就有每一天好好生活和奋斗的动力。
我当然知道一边赚钱一边照顾孩子有多辛苦。高速的经济发展导致巨大的工作强度,高昂的房价和教育成本导致巨大的经济压力。但如果自己的物质追求自我实现和孩子的情感需要之间必须要有牺牲,我会把孩子的牺牲降到最低。我们是成年人,不该让孩子牺牲自己的情感需求,替我们担负压力。
养育孩子,追求更好的生活,我不否认钱当然也很重要。但人生很长,童年很短,父母和孩子的人生是两条渐行渐远的线。在生命交汇的初期,我们作为成年人踩踩人生的刹车,慢点开,多陪伴。等孩子大了,多放手,再慢慢加速。我觉得这是更合理的人生节奏。
总说没有足够的钱就无法给孩子足够好的未来。但你问过孩子吗?小孩子要的,只是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简单的幸福而已。而没有足够好的现在,怎么去拥有足够“好”的未来。
每个人都有不容易,但所有的不容易,都比不上孩子在身边的幸福。
5
现代的女性都很辛苦,也都有自己的事业,有更多的自我实现的人生目标。
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鸡汤,告诉你:你想要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先去做一个这样的人,不要为了孩子放弃自我成长,奋斗才是孩子的榜样。
编写鸡汤的人不知道孩子幼年3岁以前,亲密关系和深厚情感就已经形成了,小时候不亲密,越长大越不可能亲密。她们对亲子关系和血缘关系过分自信了,以至于忘记了,孩子的成长永不可逆。教育和榜样是以爱和亲密为基础的。有了感情,教育事半功倍。没有感情,教育只会让孩子逆反。
她们甚至从主观定义了孩子的想法,并没有蹲下身问问年幼孩子的意见,却把自己的奋斗冠上“为了孩子”的标签。
越是年幼,孩子越需要父母的陪伴。
不要在该亲密的前十年,因为照顾幼儿很累,因为想要赚更多的钱,而选择了疏离。又在该分离的十八岁以后,因为自己累了想要陪伴,因为孩子已经“有价值”了,而选择了困住孩子,控制孩子。
而其实终生奋斗的人,不同的人生阶段是可以有不同选择的。谁说孩子长大了,我们不可以得体的退出,去奋斗,去追求自我呢。谁说给年幼的孩子照顾与幸福不是另一种更负责的奋斗呢。能够更加理性和负责的规划自己的一生的人,更值得敬佩。
6
爸爸妈妈的爱对孩子有多重要呢?
1岁以前,妈妈就是孩子的全世界。除了妈妈,他什么也不需要。
10岁以前,爸爸妈妈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是孩子精神和肉体的来处。能常常感受到被爸爸妈妈爱着,是孩子最初生命里最重要最在乎的事情。孩子一生的信任感,安全感,自信心,爱与被爱的能力,都是在生命最初的十年画上了永远无法抹去的人生底色。
他们也许不会说“爸爸妈妈,我需要你。”
他们也许因为哭闹撒娇,被大人们说成“真不懂事。”
但他们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或积极快乐,或冷漠麻木,或哭闹逆反,在期待着一生最重要的那份爱。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希望我们的孩子,都成为幸运的人。
7
陪伴,不仅仅是为了建立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和你更亲密。
陪伴,更是为了让孩子能够从精神上得到足够多足够好的肯定和滋养,从而精神独立,更好的和父母分离,成为真正独立的个体。
父母之爱,指向分离。陪伴不是为了让我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我是一个精神独立的人,我不需要也不想用孩子的依恋来证明我自己的被需要和被爱。我也想我的孩子成为一个精神独立的人,真正拥有他的人生。我依然是我,而你成长为你。
我知道有一天你会走远,妈妈也会再也抱不动你。那些相爱相伴的细节也会被忘记,但那些爱与信任的记忆会永留心底,成为你独立前行的动力。
不管你想要做什么样的人,始终有人爱你如初。你不用为了得到爱讨好我们,你就勇敢去做你自己就好。
因为爱和被爱而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摆脱他人的期待,摆脱父母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成为一个真正快乐、勇敢和热爱生活的人。
”树本无心结子,我也无恩于你。但是你既然来了,我不能不养你教你,那是我对人道的义务,并不是待你的恩谊。“我的孩子,你无需回报,因为这是我和爸爸的责任而已。
那些相爱相伴的日子,本身就是最好的回报。
珍惜相爱相伴的时光吧。愿我们不蹉跎,不辜负,也不回头。
陪伴孩子长大到底有多重要?也许你现在没有答案,但你和孩子终会得到生命的答案。
最后引用我很喜欢的一首小诗结尾。
《你的孩子》/纪伯伦
你的孩子不属于你
他们是生命的渴望
是生命自己的儿女
经由你生 与你相伴
却有自己独立的轨迹
给他们爱而不是你的意志
孩子有自己的见地
给他一个栖身的家
不要把他的精神关闭
他们的灵魂属于明日世界
属于你永远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无从闯入 梦中寻访也将被拒
让自己变得像个孩子
不要让孩子成为你的复制
昨天已经过去
生命向前奔涌
无法回头 川流不息
你是生命之弓
孩子是生命之矢
幸福而谦卑地弯身吧
把羽箭般的孩子射向远方
送往无际的未来
爱——是孩子的飞翔
也是你强健沉稳的姿态
获得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小窝窝的人生旅行。育儿/生活/亲子旅行/女性/成长/人生。愿我们都拥有美好的人生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