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吼是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的常见病因。哮吼也称喉气管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呼吸道疾病,表现为突发高音犬吠样咳嗽,常伴喘鸣、声音嘶哑和呼吸窘迫。症状多源自上呼吸道阻塞(病毒 [通常为 1 或 3 型副流感病毒] 感染引起的呼吸道广泛性炎症导致)。
临床指南
急诊科哮吼的紧急处理
儿童慈善医院和诊所 (Children’s Mercy Hospitals and Clinics) 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哮吼
流行病学
大多数哮吼儿童有轻微和短暂的症状,其中<1%的病例有严重症状。然而,哮吼在加拿大急诊就诊和住院率中占有相当的比例,2岁以下儿童中3.2%-5.1%的急诊就诊与哮吼相关。只有不到6%的患有哮吼症状的儿童需要住院治疗。气管插管罕见(0.4%至1.4%的住院病例),死病死率低(0.5%的插管病例)。临床实践中有相当大的变化。在加拿大的小医院,患有哮吼儿童接受类固醇治疗的可能性低于大型中心,而使用抗生素和β受体激动剂(在哮吼儿童的治疗很少使用)的频率比大型中心更高(暗指小医院的治疗不规范)。
病因学和病理生理学
哮吼由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最常见的是1型和3型副流感病毒。其他相关病毒包括甲型和乙型流感、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偏肺病毒。这些感染引起广泛的气道炎症和上气道粘膜水肿。声门下区变窄,导致上呼吸道阻塞。
临床表现
典型的哮吼症状起病迅速,包括狂吠咳嗽、吸气喘鸣、声音嘶哑和呼吸窘迫。中度至重度病例急性出现高音犬吠样咳嗽、喘鸣和胸骨/肋间凹陷。上呼吸道疾病的非特异性症状通常先于典型的哮吼症状,通常在夜间恶化。此病常见于6个月到3岁的儿童。症状通常持续3到7天。在60%的患者中,狂吠性咳嗽在48小时后消失。在<5%的病例中,症状持续时间可能超过5个夜晚,并且<5%的儿童经历过一次以上的发作。
诊断
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足以进行临床诊断,并排除其他潜在严重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 细菌性喉气管支气管炎
- 会厌炎
- 上气道异物

治疗
根据儿童呼吸窘迫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大多数临床医师将呼吸窘迫描述为轻度、中度、重度或即将发生的呼吸衰竭。出现严重窘迫或即将发生呼吸衰竭的儿童,在最初治疗的临床反应不佳时,应转诊至儿科重症监护室。
口服皮质类固醇是治疗不同严重程度喉气管支气管炎的主要方法,对于中度至重度病例,可联合使用雾化吸入肾上腺素,以暂时缓解上呼吸道阻塞的症状。
诊治流程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