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技术
放射性示踪剂
探测前哨淋巴结常用锝为代表的放射性标记胶体。理想的示踪剂应能快速且可预测地从宫颈输送至前哨巴结(SN),并能在第一个淋巴结持续滞留。从宫颈注射示踪剂后,胶体进入毛细淋巴管,与淋巴液一起被运至第一站淋巴结。胶体微粒大小不同,从而影响其在淋巴系统扩的速度和密度。最小的做粒小于50nm,可快速运送到次级淋巴结。部分放射示踪剂进入体循环,网状内皮系统(肝和脾)捕获。美国、欧洲和亚洲分别注册了用于淋巴闪烁造彩术的不同的放射性药物。日前广泛应用的是毫微胶体Tc(95%微粒的大小为8-80nm).即Tc硫化锑、Tc微胶蛋白和Tc滤过胶体硫。微粒大小取决于最终的制备。其次是做粒大小为100-600nm的放射性同位素,包括TC胶体硫和Tc胶体白蛋白。日前应用的最大的微粒是TC植酸盐(150-1500nm).主要应用于亚洲。
实施剂量和时间
“长”方案:在术前20-24小时注射放射性胶体方案中使用较高的剂量2.0-4mci(74-148MBq),因降解半衰期是6小时,故24小时后仅能测量残留放射物活性。
“短”方案:应用较广泛,在术前2-4小时注射放射性胶体,注射20-30分钟后进行淋巴闪烁造影术,常用剂量为0.2-1.0mci(7437MBq)。
“超短”方案:患者在于术室全身麻醉后注射放射性胶体,1520分钟后用手持伽玛探測器寻找前
哨淋巴结,不实施淋巴闪烁造影术。该法更加简单、经济(免于使用淋巴闪烁显像),但由于前哨淋巴结位置不确定,使淋巴结更难以定位。
实施方法:
目前已报道了两种宫颈癌中胶体注射的不同方法:黏膜下(表皮-上皮下)注射0.11.0mL,或瘤周(10-15mm深,从针头最深处到上皮下)缓慢注射12m到宫颈间质中。应使用直径小的针头,如Potocky针( cooper Surgical)或脊髓穿刺针,将胶体直接注射到宫颈內:在4个象限中最接近宫颈-瘤交界处的正常组织中进针,也可于3、9点位置注射(图21)。如患者曾接受宫颈锥切术,应在锥体愈合面或愈合边缘注射。带放射性的注射操作、注射器及其他材料的处理应由核医学科进行。应用超短方案时所有纱布和针头应送回核医学科进行处理。
淋巴闪烁造影术
染料的宫颈注射方法与放射性示踪剂相同。用脊髓穿刺针或 Potocky针共注射4mL蓝色染料到宫颈间质,直接注射到病灶旁的宫颈内。间质注射时可用宫颈钳辅助(图2.4)。4mL蓝色染料分4次注射,宫颈4个象限各注射1次(各1mL)。此外,也可在宫颈3、9点位置注射,这样更符合宫旁组织的引流,避免蓝染料沾染靠近12点位置的膀胱瓣。许多医学中心使用4分法,即24、8、10点位置(图21该法最关键的是在每一处用510秒的速度缓慢注射蓝色染料。注射染料后,进行常规无菌铺巾,然后通过腹腔镜、机器人或者开腹等方式完成手术。第一个步骤是识别和切除前哨淋巴结。如果没有显示蓝染淋巴结,可再次于宫颈直接注射2mL蓝色染料。过敏是异舒泛蓝或专利蓝的不良反应之一(发生率<1%)。临床表现为局部水肿和手、足、腹部及颈部瘙痒。严重的不良反应偶见报道,包括面部和声门水肿、呼吸窘迫、休克等。当用脉搏血氧计监测时,可看到异舒泛蓝有时会引起一过性血氧饱和度下降。注射蓝色染料24小时候会出现蓝绿色尿。如果患者对这类化合物有超敏反应,应该为禁忌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