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很多医院邀请我去讲讲基金标书的撰写,每次我都表示自己还没准备好。因为我觉得,这个内容很难讲明白,很难讲生动,很难让人真正有收获。条条框框的东西,大家四处都能看到。我自己也听过很多专家基金申报的辅导讲座,五花八门。自己写过的、自己没有写过的在给人辅导;自己评过的、自己没有评过的在给人辅导;自己中过的、自己没有中过的也在给人辅导。总而言之,很少听到有意思且有干货的内容。我参加完“面青”项目(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点评,有点想法和大家分享,也是当年自己每次写标书时会有的一些困惑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到底标书写得越复杂越好,还是越简单越好?
个人体会,答案是越简单越好,尤其是“面青”项目。何为简单?就是线条、思路、逻辑性,让一个只要定下心来看你标书的人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捋顺。对于临床医生(医学部的目的就是从临床问题出发,探寻机制,更深入地理解疾病,最终指导临床)而言,最简单的故事就是:在每天的门诊、查房、MDT、手术等日常工作中,发现“这个问题有点奇怪”。于是把这个奇怪的问题到处看看、问问,同时把这个问题分解为1、2、3、4等几个小困惑。在PubMed、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搜搜,发现2、4两个小困惑已经明白了,但是1、3看了前面发表的文章还是不甚明了,所以希望这次申请的课题,能在国家队经费资助下把困惑1、3研究明白,同时最好能用于临床。
二、摘要就那么多字,怎么写?
该写的不写,不该写的赘述。举一个自己小伙伴的例子,请看图1。

图1. 不合适的摘要示例
336个字,他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几乎没看见。要求严谨的评审专家,很容易到此结束,把本子扔向垃圾桶。这么短的篇幅,要更多地展现自己想要做的内容,干货才是王道。图2做了简单的修改,还有待进一步精修扩增。图2中171个字都比336个字讲的内容要饱满、逻辑性强。

图2. 修改后的初稿
根据内容,这个类型课题,个人觉得简单的模式就是:(1)A病很重要;(2)A病机制集中在a、b;(3)B物质有a、b作用;(4)动物、人群、细胞寻找相关机制;(5)摘要最好提到在我们前期*的工作基础上,*。逻辑清晰,内容简洁。
三、第一部分到底怎么写?
看过很多的第一部分,很多都是看完第一部分就不想看后面的内容了。绕来绕去,太复杂。有的甚至一个疾病的重要性洋洋洒洒写了三段以上。读了半天了,还在介绍这个病有多重要,一般都会被“枪毙”。其实评审专家基本都是小同行,完全可以省略掉很多跟项目无关的废话。第一部分其实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关键是看你的逻辑思维能力。越多如“民生健康、重大经济社会负担”等很大的内容,越容易让人反感。一份青年基金,解决一个困惑,上升不到那么高的层面。
评审专家最喜欢的还是简单明了,而不是硬凑满上限数字的。简简单单,三段式的格式:困惑提出与分解;困惑调研与质疑;困惑凝练与解决。
困惑提出与分解
举个例子,曾经有个患者跟我提到“史主任,我们老家有喜欢喝铁皮石斛的,他们说喝了以后关节都不怎么疼了”。不得不说,我的第一反应是什么神神叨叨的,又是以讹传讹。后来,又时不时听到这个说法,于是我们就开始关注铁皮石斛,随之产生了几个困惑。(1)到底有没有人也观察到铁皮石斛的功效,或者说在别的领域内有没有类似的报道?(2)铁皮石斛包含哪些成分?哪个成分对关节有直接作用?(3)从经典的关节老化退变机理的理论来讲,这个成分最有可能和哪些致病因素(炎症、氧化、机械应力、衰老等)接近?(4)到底怎么食用铁皮石斛对关节有保护作用?
困惑调研与质疑
通过对PubMed、万方和知网等数据库的排查和调研,发现已经有人深入分析过了。原来铁皮石斛是一种有很高药用价值的传统中药材,铁皮石斛多糖(DOPS)是其最主要的药用成分,主要由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木糖、阿拉伯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等单糖按一定比例组成。《中国药典》中记载,铁皮石斛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病毒等多种功效。以前研究显示,DOPS还具有抗氧化、抑制促炎因子产生、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在心、肝、肠领域有不少报道。越来越多研究发现炎症和氧化应激与OA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紧密相关。与正常人相比,OA患者关节组织中有多种炎症介质。从逻辑上来讲,找到了可能紧密联系的点。
困惑凝练与解决
作为一个青年基金,那最简单的题目就是“铁皮石斛多糖延缓骨关节炎的机制研究”,评审专家也很容易抓住聚焦的内容,就回答一个问题,铁皮石斛的多糖成分具有抗氧化、抑制炎症作用,正好和骨关节炎发病机制之一契合,从抗氧化和抑制炎症两个研究内容着手,来解决心中的困惑,看看到底是患者“神神叨叨”,还是咱们忘了中医这个瑰宝。
再举几个青年基金的题目的例子,“膝骨性关节炎肌肉和软骨下骨结构与代谢的变化”,一看就是一个/几个重点项目以上的题目,二十多万无法解决,甚至还有50字以上的题目。
第一部分非常重要,因为部分评审专家可能就止读于此,而毫无心情继续往下看。所以剧情一定要非常精彩,让小同行们迫切想知道这个课题设计的新颖性,并引起他们翻阅你前期工作的冲动。第一部分里面还可以安排一些彩蛋,比如参考文献里面放几篇自己发表的文献,并给予适当引用。对于认真评审的专家而言,有时候会给予一定的加分。
四、枯燥的第二、三部分容易犯的错误是哪些?
这一部分很容易写成方法学的叠加。家里有什么仪器恨不得全部搬上来。举一个例子,如图3,仔细一看就知道这只是各种检查或者方法学的堆积。缺少每一个研究内容里面的层次感和逻辑性。最好研究内容之间有互补性并承上启下。

图3. 研究内容
五、预期研究结果
“度”的把握很重要。一份青年基金有写目标发表3~5篇SCI,甚至更多的。早期我自己写的时候也会略带偏见地认为,多写点中标率更高。后来发现,量和中标率没有半毛钱关系。二十几万,1~2篇左右,是个比较可取的区间。当然,有时候在大平台上,发更多也不是没有可能。
其他一些共性的问题就不一一赘述了。比如字体、作者顺序、错别字、图表的美观度等,这些都是对医生工作严谨性的最基本要求。
简单遇上复杂,云遮雾罩。复杂眼里是琐碎,简单眼里是格局。复杂是自己深处迷宫,烟雾缭绕;简单是自己俯视迷宫,豁然开朗。
如果只是任务式完成申报要求的,不在此文欢迎的读者之列。
作者:
史冬泉,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全国青联委员、江苏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运动医学与成人重建外科副主任医师。
擅长运动损伤及关节疾病的诊治: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技术,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技术,股骨头坏死科学保关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强直性脊柱炎、血友病及下肢畸形关节置换有独到之处;实现关节置换术后快速康复;运动损伤疾病诊治,关节镜微创治疗。
主要荣誉
2019年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A类获得者
2018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全国首位骨科医生获得者
2016年获“江苏青年五四奖章”
2014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14年获OARSI Travel Award
2010年获江苏省医学奖三等奖
学术成就
发表相关SCI论文75篇,包括Nature Genetics,Nature Medicine,ACS Nano等顶级期刊。
担任3本英文杂志副主编,Annals of Joint(《关节年鉴》)执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