胼胝体发育
胼胝体是连接两侧大脑半球重要的白质纤维束,按膝部、体部、压部、嘴部先后顺序发育。胚胎发育第五周,神经管终板的联合板开始分化出胼胝体,发育至第十周左右,可看到胼胝体轴索,第12周左右大体轮廓基本形成,发育至20周左右其形态与生后相似。T2WI矢状位,胼胝体表现为均匀低信号结构。20周前,胼胝体短而直;直到20周以后,外形逐渐弯曲呈新月形,位于透明隔上方,嘴、膝、体和压部清晰显示。其长度及厚度随胎儿妊娠增长而增长。
下图是结构性胎儿发育异常书上对胼胝体发育不良的描述,从流行病学、遗传学、超声检查、鉴别诊断及妊娠管理角度详细描述:



胎儿胼胝体发育不良MRI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胼胝体全部缺如,各部均未见显示。胼胝体嘴部是发育最晚的部位,因此发生胼胝体发育不良情况之后该部位均可受累,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为纵裂与第三脑室相通。
(2)胼胝体部分缺如,膝部隐约可能,体部及压部未见显示。
(3)侧脑室前角向外移位,其内缘有凹陷压迹,畸形的两侧脑室前角彼此分离,形成蝙蝠翼状。
(4)侧脑室体部平行分离,侧脑室不规则扩张,主要见于轴位,呈“八”字形改变,可能是轻度胼胝体发育不全仅有的表现。多数表现为“泪滴状改变”。
(5)矢状位中线部位脑回呈放射状改变,称为“日光放射”征。
(6)第三脑室呈现出位置升高以及囊状扩张,使得两侧大脑内的静脉得以分离。
(7)有大囊肿出现于两侧大脑半球纵裂,且该囊中与第三脑室相互分离。
(8)胼胝体可合并脂肪瘤,脂肪瘤也可以延伸至胼胝体的所有部分。
胎儿头颅MRI检查,是诊断胼胝体发育不良的最理想手段,胎儿头颅胼胝体是常见的发育畸形,相比较B超检查,能更直观、客观地显示颅内结构,并且能多方位成像,为临床提供直观的影像材料,明确诊断,胎儿同时结合临床实验室基因学检查,基因学检查在基因水平上检测出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的染色体异常,分析患者出现此类畸形的病因,为临床优生优育提供参考,降低临床出生先天性缺陷,提高人口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