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产钳术是解决困难分娩的重要产科手术之一,能有效缩短第二产程,快速娩出胎儿,紧急情况下用于挽救母婴生命,是每个产科医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手术,但是,因为产钳放置对产科医生的要求较高,稍不注意就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越来越多的年轻医师对于产钳是望而却步的。
今天,我们必须打破产钳无法推广的魔咒,成功掌握这一门产科医生的必修课!
产钳介绍
产钳术技术要求高,较难掌握,要求施术者具备一定的经验和技术操作技巧,同时要熟悉其所用标准器械的适应性。

产钳的适应症
第二产程下降至骨盆底,若母儿状况需尽快结束分娩时,应首先考虑非手术干预,可加强宫缩或鼓励产妇屏气用力等。同时,应权衡阴道手术助产和剖宫产对产妇的利弊,之后再慎重选择阴道手术助产。第二产程的适应症:
第二产程延长:由于子宫收缩乏力,持续性枕后位;
缩短第二产程:母亲有心脏病、妊高征等,不宜过多用力;
胎儿窘迫;
部分胎头吸引术失败等。
产钳的禁忌症
阴道手术助产的禁忌症:
1)相对禁忌证:
①胎头位置不佳;
②需胎头旋转>45°方能正确放置产钳或胎头吸引器进行助产;
③中位产钳或胎头吸引。
2)绝对禁忌证:
①非纵产式或面先露;
②胎方位或胎头高低不清楚;
③胎头未衔接;
④宫口未开全;
⑤头盆不称;
⑥胎儿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友病、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等),临床上极少见;
⑦胎儿成骨不全,临床上极少见。

Simpson产钳使用方法
取膀胱截石位;
外阴消毒、导尿排空膀胱;
阴道检查:同吸引手术;
切开会阴;
放置左叶产钳:右手四指伸入胎头与阴道后壁之间,触摸耳廓。以左手握左叶产钳垂直向下沿右手掌和胎头之间徐徐向胎头左侧滑行,将钳叶置于胎头左侧,助手固定之;
放置右叶产钳:以同样方法,左手伸入胎头和阴道后壁之间指引右钳放至胎头右侧,与左钳对应;
合拢钳扣:两叶产钳位置正确时,左右产钳锁扣容易,若不能对合,可稍移动钳柄调整甚至重新放置;
检查产钳:将手伸入阴道了解钳叶与胎头之间有无宫颈组织嵌入。胎头矢状缝应位于两产钳之中间(若胎方位不正,应先徒手旋转胎头,再放置产钳);
牵拉:宫缩时向外、向下牵拉,当枕部位于耻骨联合下时,向上缓慢牵引。胎头枕部娩出后,松开钳扣,取出产钳,然后娩出整个胎儿。必要时也可在宫缩间歇期牵引;
缝合会阴。

产钳术的优势
与胎吸助产术相比,产钳术所引致的新生儿并发症如头皮血肿、视网膜出血等明显减少,助产成功率高,适用于早产分娩的助产,但对母体软产道的损伤及盆底损伤明显高于胎吸助产。与胎吸助产相比,产钳术操作手术技巧要求较高。胎吸助产未成功再改用产钳术者,其新生儿头颅血肿、面神经损伤、颅内出血、出生后机械通气及视网膜出血发生率较自然分娩、仅产钳助产及仅胎吸助产均明显增加。
会阴侧切术


注意事项:
1) 自会阴后联合最低点开始切开:此处张力最大;
2) 剪刀刃与切面垂直:保证内外一致,便于后续缝合;
3) 侧切角度:会阴高度膨隆时应为6070度;
4) 阴道粘膜与皮肤切口长度一致。
任何一项手术都存在风险,产科医师只有在严格掌握产钳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及熟练的产钳助产技术,权衡利弊,才能提高产钳助产技术质量,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只有降低阴道分娩的风险系数,提高阴道分娩率,才能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剖宫产术带来的母儿并发症。